離開龍南鄉,往後翻過一座小鞍之後公路就一直蜿蜒下滑,不陡卻彎來繞去,一直繞,無止無盡,高度計從原來的一千一百米逐漸滑落到八百餘,繞得三人心都慌了,山路上冷風颼颼,極冷,慶幸自己沒逞強,大丈夫能伸能屈,在這幾乎零度的深山裡,完全不想把自己凍成冰棒。
遠方的山巒,迷霧自山谷深處冉冉飄起,那是我們今天要去朝聖的地方—百山祖。
這山的模樣像極了台北烏來的山形,更像中橫大禹嶺到天祥路段的氣勢,峭壁千仞,如刀斧般直劃而下,裸滑的岩壁,一路切削到細如絲帶的溪谷。
讓我們驚訝的是,何以在這偏遠的山區,說是窮鄉僻壤一點也不為過,盤山公路牽著一條條支線連接起每一個小山村,總公里數加起來鐵定也有好幾百公里,可這柏油路面一點都不含糊,除了偶有一些還躺在路邊的落石堆,還真的看不到豆腐渣工程的坑坑洞洞,是因為浙江省有錢,也願意特別資助這窮困鄉嗎?今早我們已經跑了三十多公里了,竟然連一輛車都沒遇到,許是冬天嚴寒,遊客幾乎沒有。
《故事一,黑木耳田的新希望》
公路兩側山勢陡峭,沿途出現許多壯觀的瀑布群。
車子正滑過一座山谷,我們突然被右手邊搭建在山腳下的一座古宅所吸引,三人坐車久了,趁此機會下來活動筋骨,順便拍幾張照,這古宅乍看很具歷史感。
我遠望著房子,剛好有一男子走上前院,也朝我們這邊看著,我禮貌性地跟他揮揮手,其實只是打招呼,龍飛卻說這樣他會以為我在叫他。。。嘿嘿,果然,龍飛警告甫落,只見那男子快步穿過院子,躍上田埂,跑了過來。。。。。我猜他以為我們是來問路的。
寒暄了幾句,原來是養黑木耳的農戶,問他也種香菇嗎? 回答說沒有,已經第三年沒種了,價錢很差,賺不到錢。「木耳還可以,也好照顧,這山裡氣候適中,空氣好,雲霧多,水源豐沛,這幾年大家都改種木耳了,」他說:「香菇是我們祖先的根源,但木耳田是我們的新希望。」
我們對房子充滿興趣,他熱情地邀請我們過去坐坐,說這是他們葉家祖宅(也姓葉,跟昨晚飯館的老闆同宗),二十幾年前重新翻修,全部用這裡的松木與杉木。問他是第幾代了? 「嗯,應該算是第十六代吧。」他說。
致敬!這是第十七代掌門人。
這位是葉家大哥,他說閒著幹點活,編竹籠子來裝木耳,駕輕就熟,手藝還真不錯。
嚇!! 我問這位嫂子:「妳們有養許多豬仔嗎? 哪來那麼多豬肝?」
她哈哈大笑,回說這不是豬肝啦,是樹籽餅,山裡人家過年的團圓菜之一,用野生樹籽磨成粉,瀝乾過壓成一大塊,再切片曬乾,可以當零嘴,也跟蔬菜或肉一起炒,很好吃的。說畢,她拿一片已經曬成橙紅色的給我試吃,咬一口,淡淡地吃不出味道,再咬一口。。。還是試不出所以然來,就是淡淡的,沒啥味道。
既然人家好禮相待,屋內也有剛曬好的乾木耳,龍飛說他家Yuki特嗜木耳,那就問問價錢囉。一斤43元,比昨晚葉老闆說的價錢貴了些,但也差不了多少啦,老沈屈指一算,可以買一些回去過年,送送大小仙的。
大哥秤一些來賣吧,買多點,算便宜一點啦。
結果提了這一大包,將近12斤,才480元,好便宜啊!但一下子提了這麼多,必須找些對象幫忙消化,否則吃到天荒地老。
果然,沿著山谷一路看到許多木耳田,這種黑木耳既黑又小,一面黑另一面白,吃起來既香又脆,在台灣稱之為川耳,葉家說這品種越小朵價錢越好。
來到這個叫做梅七的村子,依山傍水,縱谷飛泉,風景相當秀麗。
開了近30公里的山路(蘭荒線),終於遇到了第一輛車,還是山區的公交巴士。
再繞了幾個彎,回頭欣賞剛剛路過的梅七村。
從這裡可以看到山谷下的一個水庫,可真正引起我興趣的是左下角水庫上方的山腰處有一道瀑布,豐沛奔騰,我的疑問是水從哪裡來的?
算一算,距離今天的目的地〝百山祖〞還有三十幾公里遠,山路盤來旋去,忽上忽下,冰冷山風吹得我們直打哆嗦,此情此景三個人終於決定發表共同宣言,一致承認:「今天沒逞強騎單車真是睿智的決定啊!」
《故事二,認識吳三公》
第一次來此地探路,深山莽茫不知處,地圖上標示沿途有一些村子,可是要吃哪裡、住哪裡,一點概念都沒有,只知道浙江最深最高的山都在這裡。
剛要進村子,就被路口的這塊碑石給吸引,〝龍巖、香菰、第一村〞,喔!有意思。
繼續往前,右邊出現一座極為傳統的道觀廟,廟旁巨木成林,廟的外觀維護得極好。
內地這裡被灌輸無神論數十年,文革時期宗教寺廟也慘遭破壞,所以這樣的古老道廟現在已極其少見,尤其在這種深山裡,鐵定有什麼來頭,一定得停下來參拜才行。
香菇之祖,吳三公祠。
看多了大陸許多地區總愛自封什麼第一鄉、第一村、第一啦啦啦,下了車,四處逛逛,一開始還不以為意,直到看到廟旁這石碑,仔細讀了一遍,讚喔!大有來頭!
接下來這是我跟當地村民、以及查核網路資料之後考據出來的論述。
這吳三公確有其人,也真的是第一個用“砍花法”栽培香菇的創始人,生於1130年的南宋,也是土生土長的龍岩村人(就是這村子)。
典故是醬的。
山上窮苦,吳昱(吳三公的原名,家裡排行老三)年輕時必須常常下山到縣城擔鹽上山買賣,經常穿越鳳陽山,發現闊葉林裡的榆樹幹上長滿了傘狀的菌蕈,外表鲜嫩可愛,他就採摘一些回家煮湯,味道鮮美,香氣撲鼻,就廣為介紹給村民採摘食用,吃不完的就用炭火烘乾,來年再吃。有一天,他發現榆樹上被他亂刀砍過的地方竟然長出了更茂盛的菌蕈,靈感乍現,潛心研究,終於成功地實踐了這種人工栽植法。
然而,這麼美味又香氣撲鼻的菌蕈該取什麼響亮的名字好呢? 剛好他娶妻劉氏名香蕈,蕈即菇也,所以年輕的吳昱就正式取其名為〝香菇〞 ---這是後來〝麻連岱〞的葉老闆(也姓葉)說給我們聽的典故。
後來明代洪武期間,此地香菇成為進京貢品,皇帝大為讚賞,當時的國師劉伯溫趁機進言,顧念龍泉、慶元、景寧三縣田少山多,地瘠民貧,尚且勤奮種出如此美味珍品,奏請明太祖朱元璋敕令只准此三縣種植香菇,其他地區一律不准,並封贈吳三公為〝羹食公侯〞,後世菇民於是俸之為菇神,尊稱為香菇鼻祖、香菇之神。
好了,說典道故止於此,繼續我們的旅程。
既然來到了貴寶地,有幸拜見菇神,弟子在此虔誠合什敬拜,順便求個好運道,抽!!是上籤耶!
《故事三,浪漫楓樹坪》
離開龍岩村,繼續前行十來公里,翻過一座山丘,眼前豁然開朗,剛秋收的梯田,順著山腰一畦一畦地往前鋪展而下。
依地圖來看,這裡應該就是〝楓樹坪〞了。
順著山路迂迴而下,穿過村子,再度被路旁好幾棵巨樹所吸引。
正當我們拍照之際,一位老嫗從山腰下的田裡扛了一大擔的包心菜上來,我跟她打了個招呼,轉身再拍幾張照片,再回頭,咦! 人不見了, 狐疑之際,突然聽到下方傳來顫顫碎碎的爭吵聲,有一男聲說我來擔啦,另一女聲著急地說你擔不動,我來啦。。。我趕緊走到路邊往下一瞧,原來是剛剛那位老嫗又走了下去,搶著要幫她老伴把包心菜給扛上來。
這一擔少說也有三十來斤,對這對老伴來說,可是吃重的活兒呀!只見龍飛箭步而下,一把就幫忙把菜給扛了上來。
這菜看起來碩肥鮮綠,老翁連忙道謝,我問說是不是收成準備過冬?老翁說是呀是呀,「包心菜很甜很好吃喔,你們要不要拿幾顆回去煮?」
「多大年紀了啊,就你們兩位老人家在家嗎? 」老翁回答說:「我今年83,老伴82歲了,兒子在城裡上班,過年會回來的呀。」
老沈玩性不改,抓起扁擔就要扛起來,卻偷吃步挑兩簍最輕的,想說這樣可以展現他的超人實力,無奈才彎下腰,扁擔都還沒上肩,一挺,嘿嘿,馬上識趣地把扁擔放下來。
老哥,扁擔斷了不打緊,如果閃了腰,那接下來這幾天人生就變黑白了。
來來來,靠近一點,幫兩位老人家拍照。老翁有點靦腆,老婆則一直輕聲笑著說不好看啦,不好看啦。。。
告別了楓樹坪村這兩位可愛的老人家,山路再度盤旋攀高,直到往合湖鄉的岔路口。
這裡是越嶺鞍部,寒氣冷風聚集與此,只見松林與樹枝上掛滿著晶瑩剔透的冰凌與霧淞。
《故事四,人在冏途》
看了地圖,百山祖應該距此地不遠了,此刻午後十二點半,天氣冷肚子更容易餓,何況早上就只吃一碗麵加一顆荷包蛋,三個人互望一眼,同時承認說肚皮是真的餓了,等一下到了百山祖就先午餐吧。
可是。。。。。傻眼了,啊那耶安捏?
細問之下,原來今天凌晨這顆巨石突然自行崩解,滾落到路面上,道路完全阻隔,還好沒有衝垮路基,聽說公路隊已經派怪手前來,但還沒看到蹤影,不知要等到何時?
原以為馬上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可吃了,就連想吃什麼也都快想好了,這下子。。。回頭路很遙遠,況且也沒有看到飯館的影子,總不會要回頭去找老人家要兩顆高麗菜來生吃吧!
無助地站在路旁,肚皮咕嚕咕嚕叫,借問大哥附近酒家何處有,他遙指山的那一邊,說開車大約十五分鐘。開車,車子怎麼開過去呀?
正當眾人陷入絕望之際,腦中靈光乍現。。。。。嘿嘿!我們不是有單車嗎?
絕處逢生,崩落的巨石旁剛好留著一條可供一人穿行的小徑,我們小心翼翼地把單車扛過去,跨上單車,我幾乎聞到前方飄來的酒菜香了。
餓著肚子騎車可費勁了,可是一想到前方唯一的補給站,無論踏板如何沉重,也得努力用勁踩。
踩了5.5公里路,終於來到了百山祖風景區的管制站,看門的小哥說現在登百山祖的山路封鎖了,只能上到約五公里處的服務站,雖然如此,進去也還是要購票的喔。那。。。哪裡有飯吃呢? 「喔,如果要吃飯,那就順著路滑下去吧,一公里外的村子就有餐館了。」
來到了村子,找到了這家蓋在邊坡上的小餐館,午後二點整。
老闆娘為我們燉煮一鍋山豬肉煲(注意看她是用斧頭切肉),天氣冷,邊等邊吃邊烤火吧。
飯後,坐在露台曬太陽,跟幾位村婦聊天,問她們說路旁那些砍下來的樹是做什麼的,怎麼有人當街拿它們在大鐵桶子裡燒?
無意間又學到了一門鄉下的大學問。
她們說這叫做三林木(當然是當地的俗稱),先燒成灰,用山泉水一起煮滾,然後靜置讓其沉澱,過濾後取出來的水就是鹼水,是做鹼粽或當地糕點的必備材料,喔!長見識了,照片鍋子裡的就是三林木的灰,說還有遊客專門上山買回去自己燒鹼水呢。
肚皮餵飽了,太陽也益加溫暖,天空更藍了。
滿足了,慢慢騎回去吧,氣溫依然很低,但身體暖和了,心情也隨之慵懶輕鬆了起來。
遠遠就聽到前方咚慟咚慟聲,鑽頭敲擊石頭的巨響,公路搶修隊來了。
路旁排了五六輛車子,靜靜等待,一旁的司機大哥說可能還得要兩三個小時吧。
此刻已午後15:45,再兩三個小時,那不就天黑了。
趁怪手大哥休息的片刻,趕緊趨前拜託暫停一分鐘,我們趁機把單車再扛過去。
《故事五,斧頭,鬍鬚男,香菇》
回到車上,時間不早了,山裡天黑的特別快,可不希望又像昨天一樣在淒迷夜霧中摸索今晚棲身之處。此刻我們只能往回走,記得早上路過梅七不久,路邊有一大幅招牌,指著一條小岔路,說往裡面三公里有一村子,叫〝麻連岱〞,有十幾家農家樂,我們決定今晚就住到那裏去。
再度路過楓樹坪,兩位老人家的包心菜還堆在路邊,不知是沒能全部搬回家,還是想要賣給過路客呢?
繞了一個上坡急彎,看到路旁有一鬍鬚男正耍著斧頭劈柴。劈柴不是咱們老沈的專長嗎?!鬍鬚男旁邊有一長條棚子,棚子上曬著碩大肥美的香菇,老沈嚷嚷地說這裡也許可以買到香菇喔,好,停車,下來看看。
鬍鬚男說這是山裡自產的香菇,聽說我們想買一些,直說可以啊,然後領我們往上走到屋子裡,從倉庫裡抬出一大袋來。
「老闆,幫我們秤個十斤好了。」大夥商議了之後,龍飛跟鬍鬚男這麼說。
「十斤沒法秤啦。」鬍鬚男面有難色:「就一袋買啦,一袋啦。」
這。。。換我們面有難色了,要是真的買了這一整袋回去,拿去哪裡做生意啊? 就三個人而已,就算是買來拿回去送人,恐怕也會送到人家翻臉。
「我來幫你劈柴,劈柴我從小劈到大。」老沈連忙往下走到路邊,擺好木頭,蹲馬步,屁股突起,舉起斧頭,大喝一聲,木頭應聲劈成兩塊,一陣掌聲,逗得鬍鬚男妻子哈哈大笑。
「我也來。」龍飛也掄起斧頭,虎虎生風,成功地劈了幾塊。
「你們說要秤多少啊?」鬍鬚男終於妥協了,拿出電子秤,再拿出另一個塑膠袋。
鬍鬚男心情特好,一斤只賣我們25元,但一直嚷嚷著再多裝一點,再多裝一點,不要找零錢啦,湊整數。。。結果這麼一大包,12斤。
賓主盡歡。
歡天喜地的拎著這一大袋香菇出來,今天大豐收,川耳與香菇,塞滿整個後車廂,這些不只是山裡的農產品,是更珍貴、令人喜悅、總有一天會懷念不已的,那濃濃的鄉情。
時候不早了,柴劈了,香菇買了,告別了鬍鬚男,時間黃昏五時許。
天色逐漸灰暗,今天應該不會像昨夜一般迷霧淒冷,可是麻連岱在哪裡?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