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後藏手記,阿里進行曲(之七 9/20) –古格王朝遺址&獅泉河 20240912-26


 

整個十三天計畫裡頭今天無疑是最輕鬆的一天,只需奔波三百公里。

 

我們昨晚就住在札達,今天將去兩座距離很近的古城遺址,古格王朝以及皮央石窟,都是古歷史遺跡,之後就直接揮車往更北方的獅泉河。

 

先來段科普,說說古格王朝。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阿里札達縣城以西18公里處,於公元10世紀前半期建立,距今千年歷史,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但在17世紀吐蕃王朝瓦解後跟著消失,據悉吐蕃王朝是被某英國殖民者所滅。

 

七百餘年歷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壯觀的土林山丘之上,繁盛一時,屋宇宮殿、佛塔、洞窟密佈全山,全盛時期其統治範圍遍及阿里全境,但300多年前卻在一夜之間人間蒸發,神秘般地消失。

 

至於皮央石窟,晚一點再說。

 

因為今天輕鬆,所以我們九點才出發。

 

這是昨晚下榻的土林城堡酒店。


 

札達其實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土林小鎮,全境除了黃土、灰岩,剩下的就通通是黃沙,目前看到的綠化都是用錢堆起來的,豪擲重金,當然也很努力才勉強有了今天這容貌。


 

開車15分鐘就到古格景區,停車場稀稀落落,遊客很少。


 

最棒的是跟昨天一樣藍的天空,一塵不染,這是我的軟肋,完全無法招架的顏色。


 

千年前的古格王朝真的有如此華麗細緻的服裝嗎?


 

我們搭電動遊園車入場,司機大哥說今天人很少,隨到隨搭。


 

看起來是投注了大手筆的扶貧計畫。


 

古格遺址就建立在〝札布讓土山〞之上,這其實只是一座小山丘,城樓盤山而建,高高聳起,在深藍天空下顯得神秘但孤傲。


 

這裡是佛的故鄉。


 

今天我們也請來了一尊,法力無邊。


 

據資料顯示,整座城堡占地約72萬平方米,高約300米,長寬1200x600米,規模龐大,我們今天終於來爬山了。


 

遺址的正前方、隔著大峽谷的佛寺不知寶號為何?


 

聽說這下面有一座萬人塚(乾屍洞),小麗說那裡氣味不好,不建議過去。


 

此乃荒漠之地,真搞不懂當年為何會有昌盛王國選址於此?


 

這一方土堆默默地詮釋了所謂的灰飛煙滅,曾經的古塔如今只剩一丘黃土,還留下一只惡作劇的〝法輪〞。


 

依山而建的城堡就像拔地而起的巨人,親臨城下,仰之彌高,依然可以感受到那強烈的震懾之威。


 

用來整修遺址破損所需的石塊都是靠這幾個藏胞每天這樣一步一步揹上去。


 

黃土、紅殿、與碧藍天空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


 

據考古統計,遺址內大大小小建築概約有殿堂、佛寺與屋宇400餘座,窯洞近千,佛塔28座,碉堡58座,此外還有4條暗道與11座糧倉,規模宏大,然而大都已傾頹倒塌,如今保存尚好的寺廟與殿堂僅剩5(紅殿、白殿、度母殿、大威德殿、壇城殿)


 

我們對這裡的歷史一知半解,所以也只是走馬看花。


 

除了〝壇城殿〞建在山體頂部之外,其他四殿都在遺址的下側。


 

最高的就是壇城殿。


 

空曠澄淨的天空,一絲雲都沒有,頹屺風化了的城牆在藍天映襯下,無聲的大地,隱隱透著悲壯的美。


 

穴居窯洞,現在都給了編號。


 

閉關禪修,非誠勿擾。


 

穴洞裡涼快愜意,靜坐冥思,透過窗口猛然頓悟,了然悟透了外面的花花世界。


 

邊爬邊玩,慢慢也就到了山頂。


 

位居最高位置的壇城殿。


 

搞怪四人組再度出動。


 

玩累了,口渴了,太陽很大,跑到有遮蔭的角落咬起水梨來了。



烈日下的型男。


 

陽光下的美女。


 

愉快又充滿活力的一個上午,在古格王朝遺址。


 

下了山發現大家都已經坐在廣場咖啡座了,接近正午,烈陽、乾燥、像沙漠般地暑熱氛圍,這是一個完美的上午。


 

我這時候才注意到對岸那一棵綠蔭繁茂、卻勇敢獨自站在荒漠中的大樹。


 

告別古格王朝遺址。


 

靜靜地等待園區接駁車。


 

十二點半回到遊客中心,小麗建議直接在停車場旁的藏胞小餐館解飢,我們當然OK,這樣可以省掉回札達的時間,簡單午餐後就可以繼續行程。


 

阿里陽光下的酥油茶。這味道有人不習慣,但我喜歡,這就是防彈咖啡的始祖。


 

午餐很簡單,選項不多,我們點了雞肉咖哩飯,但還是等了半小時,我倒是無所謂,等待、靜默、多喝幾杯酥油茶,沉思、偶爾打屁,旅遊的步調本應如此。


 

下午我們要去另一座更古老的遺跡,更冷門,遊客更少,以石窟壁畫聞名,聽說洞穴剛被發現時倒也轟動了一陣子,皮央石窟,這是老沈精心挑選的,由於就在往獅泉河鎮的方向,順路繞過去看一看也無妨。

 

午餐後還是要借道札達縣城,繞路過去。

 

縣城外的白楊木已逐漸轉黃,黃葉在陽光下顯得金光燦爛,高原的秋天即將尾聲。


 

這一帶的沙漠中最著名就是野生沙棘,紅澄澄的小漿果開滿枝頭,討喜又好看,但整株佈滿尖刺,很難摘取,我喝過純沙棘果汁,稀釋後甜中微酸帶澀,說好喝也還好,但聽說營養一百分。


 

城區交通還是一團亂,我們繞行,出城。


 

走札力線,札是札達,力是哪裡我就不清楚了,只知道會在一個叫做〝那不如〞或是〝那木如〞的小鎮接回302國道,然後北上直驅獅泉河鎮。

 

我們再度闖入土林的國度。


 

札達就是不折不扣的土林王國,遠在太古時期因造山運動而隆起,數千年來受雪水切割與風化剝蝕逐漸形成這奇特地貌,狀似神殿又像巨木林立,高低錯落達數十米,千姿百態,巍巍壯觀。


 

我們循著公路驅車其中,就像在巨人的腳掌邊打轉。


 

峰迴路轉,驀然,皚皚白頭的喜馬拉雅群峰再度現身眼前。


 

抵達東嘎皮央石窟已經接近三點,陽光比上午還猛烈。


 

再來科普一段。

 

東嘎皮央石窟1992年才被發現,地處偏僻、遊客稀疏,所以至今尚未被完整開發,據考古學家說這是西藏迄今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素有〝敦煌第二〞之美稱,壁畫題材主要有佛像、菩薩、佛經故事、說法圖等等,還有各種裝飾圖案與紋樣,生動豐富。由於剛好位在相鄰的東嘎村與皮央村附近土崖,公平起見乾脆直接命名「東嘎皮央石窟」。

 

官方景點入口設在皮央村。


 

這裡海拔約4100米,比札達高出300米,石窟山體東西走向約三公里長,主要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分布在前山和後山,洞窟至今仍保留千餘座,如果加上年代久遠已坍塌者,看這陣勢,當年住在這山體上的人口一定比現今東嘎與皮央村多上好幾百倍。


 

今天有看守員,老沈與小麗過去交涉,管理員堅持要買票入場,單張50元,這下子就沒有人有興趣上去了。

 

一方面實在是陽光太熾烈,加上石窟壁畫我們也看不懂,限制又一大堆,望著扶搖直上、望不著盡頭的石階,眼前一片花白,興趣缺缺。


 

我在皮央小巷走了一下,異常安靜,大概都躲在屋裡不出來,這個小村落靜靜地靠在山腳下,守著這千年的藝術寶庫,因發現較晚,況且隱藏在阿里高海拔的深山之中,至今遊客依然稀缺。


 

整座村子只有這間〝皮央歡樂茶館〞可以躲太陽。


 

接著發生一件烏龍事件,害我很拍謝。

 

我與豐哥決定坐在茶館大傘下躲太陽,但白佔人家位置不好意思,剛好有位老婦走出來,看上去大概七十好幾了吧,微彎著腰有點駝,應該就是老闆吧,我問她有沒有氂牛酸奶,她普通話不溜,兩個人比手畫腳老半天終於搞懂,她很客氣說回家找找看,就往另一邊走過去。

 

我與豐哥坐下來等,其實如果真找到土製酸奶,我反而開始擔心。


 

其他人也陸續坐進來了,太陽實在吃不消。


 

十幾分鐘後老婦人走回來,跟我說沒有酸奶,要不要酥油茶?我說那不要了,謝謝。

 

也鬆了一口氣。

 

然後就看她跟小麗談了一些話。

 

我跟大家說本來想請大家吃氂牛酸奶,但可惜阿婆家剛好沒了。

 

上車後豐哥才湊過頭來低聲跟我說,人家小麗說那婦人才四十幾,你不要一直叫人家阿婆。

 

!真拍謝。

 

既然沒有人要看石窟,那就趁早走吧,時間15:20,我們在此停留了半小時,曬太陽,到此一遊,虛晃一招。

 

回程的風光,黃土、土林、雪山與藍天。


 

我們在一座觀景平台稍作停留,視野遼闊。


 

奇特壯麗、卻又極端荒涼貧瘠的土林世界。



 

世界在這裡是靜止的,連飛鳥都沒有,山丘無言,只有微微的風。


 

陪著我們征戰後藏阿里十三天的TRANSIT


 

藏野驢都不怕人了,近距離,就在路邊。


 

繼續奔馳302國道,公路蜿蜒,雪山時而在右、忽而在前,車子裡面很安靜,大概都累了,張師傅低聲說我們等一下要越過前方雪嶺,希望上面沒有積雪。


 

四點半,離開札達界,魔幻的土林世界也跟著消失了。


 

峽谷公路順著溪流緩上,越爬越高,雪山越來越近,過了海拔5100米,進入了雪線,兩側山坡一片銀白世界。


 

車子低吼著繼續往上爬,越嶺埡口還在高高的前方。


 

16:55攀上埡口,公路上已無積雪,但四周山坡白雪皚皚,不冷,風不大,靜悄悄,只有寥寥幾部車。


 

此刻五點整,我們從土林觀景台過來一小時。


 

這是哪裡?海拔5400米,這裡是G302國道的最高達坂。


 

達坂是西藏用語,就是埡口、鞍部的意思。

 

剛剛車子迂迴上山,張師傅特意開得很慢,豐哥說這裡讓他想起武嶺路段,我心裡在想豐哥應該是在懷念他單車凸武嶺的回憶吧!

 

跟這種大山相較起來我們的合歡山其實只是小家碧玉,但豐哥的感性表白還是逗得大家樂開懷。

 

鞍部上還有殘雪,雪人快融了只剩下兩球雪堆,我重新把他妝扮起來,眼睛、嘴巴、綁上一條紅色經幡,No.2幫他戴上帽子。


 

風輕輕撥動五色風馬旗,5400米高原的世界,寂然無語,除了風沒有其他聲音。

 

17:20離開,玩了25分鐘,今天切切實實摸到雪了。

 

不過聽說只要再半個多月,雪就會多到讓你想進也進不來。

 

越過埡口,四周全是雪景,雪嶺一直往前延伸,美麗非凡,大家都醒了,又在車內哇哇大叫起來。


 

公路蜿蜒、豐饒的溪谷,銀白的雪嶺,美不勝收。


 

太美了,老沈凍未條,乾脆搖下車窗,把他的環景攝影機直接伸到窗外去。


 

車內一片靜默,大家凝視著窗外,很安靜,細心品味這冰雪連峰的壯麗山景。


 

山路迴轉,突然右側山坡上出現一群野岩羊,三十幾頭,很近,就在路旁山坡上,我們車子停下來,竟然一點不怕生,很大方,有些低頭吃著雪堆,有些專心啃著草,白花花心的模樣屁股對著我們,搖搖擺擺很性感。


 

遇到這一批落落大方的野岩羊大家樂瘋了。


 

終於一償宿願,近距離看到了野生岩羊。


 

然而有人始終堅持著夢想,一看到這種草地就張大眼睛、開啟雷達一路掃描,誓言找到土撥鼠。


 

18:15抵達那不如(4200m,又稱那木如),重新回到國道219


 

聽說那木如有溫泉,但我們此行匆匆而過,無緣親訪。

 

此外,小麗特別介紹,219是目前最長的國道,總共10,800公里,哇!

 

路旁出現植林區,預告獅泉河鎮就快到了。


 

阿里騎士,讓人羨慕又欣賞。


 

越過4785m的沙子達坂就看到遠處的獅泉河鎮了。


 

再科普一次。

 

獅泉河鎮,阿里的行政中心,位處海拔4300米,因獅泉河流經而造鎮。

 

獅泉河,藏語意為“森格藏布”,阿里四大河流之一,源自岡仁波齊峰北側,源頭在海拔5164米的冰緣地帶,下游流入荒漠區,途經革吉、獅泉河鎮,為印度河的上源。

 

有趣的是,獅泉河沿岸散落許多沼澤和溫泉,溫泉多為火成岩裂隙的天然湧泉,不但補給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溫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凍。

 

令人讚嘆的是,這裡原本只是不到500居民的邊疆小牧區,戈壁荒灘,經過了50年投注了〝千億元〞的努力,如今成為阿里邊陲最繁盛的城市,目前長居人口已超過2.5萬名。

 

對了,這裡距離印度僅70餘公里。

 

豐美草甸、以及千億級的荒漠造林。


 

19:55抵達古格王朝大酒店,但這裡不是札達古格,是獅泉河鎮。


 

今天大家累了,小麗說這裡離大街有點遠,建議直接在酒店內用晚餐即可,早早休息。

 

酒店餐廳除了我們就只有另一組客人,豐哥把百老泉拎過來,我請餐廳小妹幫忙拿白酒杯,她找了老半天都沒有,只好跑去找經理特地為我們開箱新的小白酒杯。


 

看來真的是很少人敢在這麼高海拔的地方飲酒。

 

我因為要跟蘇州同事檢討月報,吃了幾道菜,陪大家淺酌幾口就先離席了。

 

顯然豐哥沒喝過癮,晚上我一面透過視訊開會,一面很羨慕地看著他斜躺著沙發,一口又一口、獨自輕酌,狀甚陶醉。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