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驟寒,東北季風颳起,爬山變的冷颼颼。
偏偏牙齒又出狀況,前後折騰了兩周終於好轉,這周末腳癢癢,Mori說看起來周日天氣較好,但不要跑太遠,可以先從興農橋上組合山,到了十字鞍部之後看狀況再決定往哪裡走。
這是冬天不錯的選擇,三峽熊空山區路線多,不用跑太遠,比如前年與阿貴上樂佩賞霧淞,銀白世界景緻絕美,至今依然懷念。
這陣子乾燥所以不敢奢望有霧淞,只要不下雨就好,晴空之下,冬天爬千米中級山也有許多樂趣。
興農橋就在滿月圓第二停車場的溪邊,Mori說很少有山友選擇從這裡上山,原因很簡單,看這路標牌就知道。
為了上下山更有彈性,我們還是決定兩地放車,上山車停在第二停車場,從興農橋起登,下山車則置於熊空候車小站旁,這樣無論從哪一路線下來都不必公路走太遠。
這裡是第二停車場,早晨9:15,天氣不錯。
興農橋,老橋,橫跨蚋仔溪。
橋齡多久已無從考證,橋體倒還硬朗,橋頭字跡則已斑駁難辨,我猜大部分人都認不出來了吧!
過橋,隨即進入森林。
Mori說起當年往事,說多年前阿貴第一次復出就是一起爬此路線,當時驚為天人,陡坡大家拼命喘,Mori這樣形容,很有畫面:「就站在這裡看著阿貴一路飄上去。」
過橋沒多久就開始陡坡,扶搖直上。
路標寫約80分鐘登頂組合山,結果後來我們花了70分鐘,下山後Jessica說今天感覺很輕鬆,好像沒什麼累到。
鼓掌按個讚!
三峽山區雨量充足,生態豐富,隨時可以看到附生在樹幹上的鳥巢蕨。
年底歲末,秋去冬來,楓紅落盡。
10:10爬上岔路口,一路陡坡,氣喘吁吁,從興農橋到此50分鐘,此地海拔接近700米。
樹幹上掛著一支溫度計,水銀柱停在6度C。
說冷嘛倒還好,爬坡全身熱呼呼,只有額頭汗珠微滲,然而越往上走風勢越強,狂風颼颼,吹得整座森林左右搖擺,我們走在樹林裡尚且避風,抬頭但見樹梢彎折搖晃,咻咻作響,風聲如濤,一波又一波,簡直就像在搧風颱。
繼續爬,先到組合山三角點再說。
山徑一樣陡升,完全沒在客氣。
偶爾雲洞打開,投下溫暖的陽光,但風勢猛烈依然,嚎嘯如濤,走在森林裡,感覺整座山都在搖晃。
10:45登頂組合山。
組合山,又稱熊空南山,海拔908米。
我們9:20過興農橋,算一算從登山口登頂共花了95分鐘,爬升約850米。
這樣的風勢三角點當然無法久留,縱然樹叢四周圍繞,但強風照樣灌進來,匆匆下山,繼續往前走,等到了十字鞍部再說。
好華麗的巨木,身上附滿了鳥巢蕨,綠意蓬勃,生氣盎然,就像穿著一件綴滿珠寶的禮服。
剛剛一路上山只見枯葉落滿地,楓紅早已落盡,沒料到在這避風的山腰發現這一株年輕的楓香,酡紅的青春,年輕真好,為整個上午匆匆趕路的情緒帶來驚喜欣然的心情。
看來不妙,都離開稜線了,來到這凹地,依然吹著風,沒辦法煮午餐,我們必須繼續往下走。
天氣其實很棒,藍天白雲,但山風今天抓狂,硬要把我們趕下山。
11:35抵達十字鞍部。
毫無懸念今天到此為止,本來還想著樂佩山的霧淞,但這陣子這麼乾燥鐵定沒有,頂著這種風走稜線也沒意義,都中午了,下撤找個地方煮午餐卡實在。
往雲森瀑布下撤,11:35。
這一邊也很陡。
路旁一棵巨大的九芎木。
下撤20分鐘,路過最後溪溝水源。
過此之後路就平緩多了,穿行森林而下,這一段路走起來很舒暢。
但沿途都沒有避風之處,繼續下撤,溪水聲越來越近,又過了20分鐘,12:20看到了往阿花瀑布的路標。
離開主路,兩分鐘降落中坑溪,阿花瀑布現身溪谷,清麗佳人,丰采依舊。
讓人驚喜的是瀑布前的楓香,紅葉款款,風姿綽約。
這裡完全避風,天然溪泉無限量喝到飽,就是這裡了,最棒的休息處,就不客氣了,我們包場
茉莉嫂的拿手料理,西魯肉米粉、加入魚丸、肉羹、筍絲,美味又溫暖,這是我在阿花瀑布的第三次午餐。
喝一口湯,瞬間全身溫暖起來。
四周寂靜,夏天還可以聽到蛙鳴,今天除了瀑布衝擊的水聲,就只有風呼嘯掠過樹梢,幸好我們躲在這裡享受溫暖的午餐。
是不是也該感謝風把我們趕下來?
阿花瀑布上方的天空。
瀑布下的這一株傘菇,長的很帥。
飄零的落葉。
這裡太舒服了,吃完午餐全身暖呼呼,心情無比輕鬆,Mori拿出茶具準備泡茶,小茉莉烏龍,大家滿心期待這一刻。
只見茉莉嫂從背包裡抽出一個真空包,烏魚子,哇哇!今天烤烏魚子配茶,雖非我登山的第一次,但在阿花瀑布,如此浪漫之地,今天的茶宴絕對是尾牙的高規格。
撕皮,抹上米酒,放入乾鍋慢煎,這是在山上相對方便又保險的烏魚子烤法。
如果用炙燒,那時間要控制很短,今天採乾煎,表面抹了米酒,兩面各需半分鐘,直到表皮略焦即可。
這樣表面烤出一層焦酥,內部保持柔嫩光澤、帶著些微黏勁,切成薄片,配上蘋果,如此金黃美味的烏魚子佐以小茉莉烏龍,比神仙還幸福。
我想起老爸的名言,他老愛開玩笑,每次朋友到家來喝茶,他都說,唉!我們東港喝茶沒什麼東西可以配,就只有烏魚子而已。
無比珍貴的烏魚子!如此珍饈就連碎屑也不能浪費。
快樂閒逸的午餐時光。
兩點整,突然一道金色光芒穿破森林,從瀑布上方投射下來,撒落在溪床上,大家興奮地過來曬太陽,這是最適時的溫暖,不僅僅只是一道陽光。
午後冬陽,倍感溫暖。
問我為什麼喜歡登山,走入這深山野溪、如此孤寂的偏僻角落,這也許就是答案之一,簡單純粹的一種快樂,不需期望,無法刻意安排,只是一道陽光,短短十幾分鐘,在某一個時候朝著你而來,與朋友們共享這一份無法抑制的幸福感。
遠看酷似一群正在戲水的毛小孩,很難想像這是氣溫只有六度的溪谷。
兩點半下山,經過雲谷秘境,不停,繼續往雲森瀑布。
雲森瀑布就熱鬧多了,許多健行客專門到此賞楓賞瀑布。
這是一棵最會選地點、也最會選時間的楓香,在大家都退場之後,展露風華,紅葉翩翩,在蕭索的初冬,為這溪谷畫染出一幅溫暖又充滿活力的色調。
這些則是最會選地點與時間的遊客。
續走雲森步道下山。
中途取第一下切岔路下降至柑橘園產業道路,這道路是賞楓秘境,但我猜我們今年來晚了。
果然只見滿地已然枯乾的落葉。
每年都說要來賞楓,每年都遲到。
雖沒有初秋楓紅的華麗,但這樣看著天空也一樣帶著喜悅的心情。
週日小品,完美的一天。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