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格聶神山V+C大環全線-3,老冷古寺 20250708-17


 

從理塘出發,西行不久就迅速轉向往北進入草原,車子低吼,感覺用盡吃奶力氣在爬坡,窗外掠過熟悉的景色,草原綿延無盡、遠方矗立著荒瘠銳利的山崗、幾座海子寂寥地散佈著,除了引擎怒吼聲,一切靜悄悄,遠處隱身在山谷裡漆著紅色外牆的屋宇,顯得孤獨而不協調,夏天說那是氂牛屠宰場,遠離市囂,是不是這樣就比較接近天堂?



 

靜華一早就滿腹愁容,有氣無力說她一整夜沒睡,就是睡不著,而且好生氣,尤其看到同房的慧芬睡得很死,害她整夜忍住沒叫她起來給個助眠劑。

 

淑珍也說頭有點疼,昨天一個白天從500米海拔的成都一下子拔高到四千米,來不及適應,今天還要繼續拔高,比如此刻我們正準備翻越鐵匠山,這裡接近4750m


 

上了鐵匠山達坂就看見皚皚白首的格聶雪山了。


 

夏天指著眼前連綿的山峰,有三座峰頂特別突出,往右依序是格聶神山、肖扎峰、以及喀麥隆峰。


 

我們此行就是要繞著格聶神山順時針繞一圈。

 

當然也沒有要全程轉山,V線串連C線大環,我們漂洋過海來此高原看花賞景,太累的、或者CP值不高的,也會識時務偷吃步一些。

 

翻過鐵匠山達坂,接下來一路下滑往格聶鎮。


 

對面山丘草皮上隱約浮出一尊人頭側像,夏天掌著方向盤笑問看得出是誰嗎?我心領意會,仔細瞧,居高臨下倒真有點像,這是自然形成的嗎?當然不是,夏天笑笑嘴角勾勾著詭譎的笑容。


 

這現象我們就少評論,當藝術品欣賞,也算是開眼界,古今中外偶像崇拜或追捧不足為奇。

 

隨著海拔降低,抬頭往上看就以為是個綁著髮髻的客家阿婆。

 

十一點半抵達格聶鎮。


 

這裡印象深刻,去年十月從亞丁轉進過來,大夥兒就擠在在這家小館吃麵,事隔半年依然熟悉,卻也隱約感覺哪裡不一樣了?

 

街道變寬了,整齊了,夏天說今晚我們住在這裡的民宿,我有點懵懂,半年前在這巷子裡繞了一圈,連借個小號都要收錢,我不記得有哪樣的民宿。

 

或者當時只當自己是個疲累的過客,沒有很認真。

 

夏天與幾個藏胞把馱包卸下,車子掉頭就直奔山上。下午我們要去格聶之眼大草原,然後就是此行第一段徒步,從新冷古寺來回老冷古寺,來回約八公里。

 

溪流澎湃,雪山之水,河浩浩蕩蕩。


 

格聶之眼越來越熱門,朝聖客絡繹不絕,但通往山上的路還在修築,搖搖蕩蕩宛若行舟,半年過去了還是老樣子。

 

越爬越高,格聶雪山壯麗英姿再度現身眼前。


 

詩和遠方,此刻、在這裡,完全融入當下的心情。


 

可惜格聶之眼這季節患了乾眼症,水湄一抹綠草戚戚,我其實始終不覺得這眼睛有啥特別,小小一圈,蠻圓潤,滿水季節幽邃明亮分明,有獨特之美,但總讓我不經意就想起嘉明湖,兩相比較,還是家鄉的好。


 

飛吧!奮力躍起,格聶之眼,這裡海拔3885米,剛好跟雪山主峰幾乎一樣高度。


 

大家都很嗨,晴空萬里,紫外線爆表,但顧不了那麼多,此時此刻先嗨再說。


 

格聶雪山與肖扎峰。


 

肖扎峰,山峰特別尖銳,很明顯。


 

由左而右依序是格聶、肖扎與喀麥隆峰,明天我們就是要從這片草原往格聶雪山前進。


 

從格聶之眼俯望溪谷裡的村落。


 

隨後驅車下山來到新冷古寺。


 

新冷谷寺於2011年新建,選址於虎皮垻中間,鎮守在格聶和肖扎兩座神山之間的冷谷溝口上,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寺內珍藏著數千年歷史的格聶三寶-左旋白海螺,母鹿角以及格薩爾王的頭盔。此外還有一塊被稱為格聶之心的石頭,這石頭因有神似心臟與腸胃的紋路而倍加珍貴。

 

因為要門票,所以這幾樣寶貝我們都沒看到。

 

虎皮垻,因寺前的垻子生態豐饒,有草甸、河流、鈣化地質等,形彩斑爛豐富而得名。

 

至於為什麼要棄老冷古寺,遷址於此?很單純,純粹是老冷古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生活不易。

 

聽說老冷古寺鼎盛時期有僧人兩千餘,想想看要供養這麼多人實非易事。

 

兩點整我們離開新冷古寺,揭開此行徒步的序幕,走入山裡,往老冷古寺。


 

夏天說來回約八公里,三小時左右。

 

原本豔陽高照的晴空此刻悄悄地被濃雲籠罩,一大片烏雲從老冷古寺也就是格聶神山的方向飛過來,隨時可能下雨,夏天要大家把雨傘準備好。

 

不過這時候打開傘的人純粹還是為了遮陽。


 

沿著溪畔走,起伏不大,前段抄捷徑爬了一段小坡,此後輕鬆前行,溪水嘩啦啦,沿途賞水賞花、以及遠處狀似朦朧卻巨岩嶙峋的山影。


 

這姑娘一路都很興奮,打從入川以來都是如此。


 

靜華這一整天就有點強顏歡笑了。


 

新冷古寺海拔3914米,老冷古寺4266米,來此走一趟就把自己的海拔天花板往上又推高了一層。


 

瑪尼堆,我一直都喜歡,因為總能感受到那蘊育的禪意。


 

馬蹄黃,高原最亮麗的顏色,往後幾天一直與我們一路相伴。


 

塔黃,離天空最近的花,之一。


 

15:20,走了80分鐘終於來到老冷古寺腳下。


 

朝聖的心情。


 

冷古寺,意為聖地之門,1164年修建,屬康區第一座白教寺院,隨著後來格聶被封為佛教神山,幾經擴建,規模日益宏偉,然而歷經興衰,在五世達賴時期由噶舉派轉為格魯派,據說鼎盛時期有僧侶兩千餘。


 

目前只留下兩位老僧人看守,看到我們到來,開大門迎客,但不可拍照,扎西德勒,我對藏佛沒有深入研究,走馬看花,繞一圈就退出。

 

密宗藏佛、與皚皚白頭的格聶神山。


 

烏雲飄過,重啟白雲藍天,雨終就沒落下來,我們坐在老冷古寺的門階下,俯望著溪流峽谷,清風拂面,歲月悠悠,近一千年的歷史彷彿在此停格,斑駁的石牆,歲月痕紋的木門,就連地面的石板也彷彿冷峻而沉重,唯一不變的是雄踞後方高聳的雪山,荒野上的花草,終日奔流不停的溪水,佛號浩蕩,在此迴盪千年。


 

有人選擇騎馬進來,摩托車也可以。


 

在老冷古寺待了近半小時,天空再度展現無敵藍天,15:50我們慢慢往回走。


 

走上川西高原,最實用的就歸這把傘了。


 

來自格聶雪山的溪水。


 

五點整回到冷古寺。


 

冷古寺驅車回到格聶鎮也大概一小時。


 

我被安排住在賽馬酒店,就在上回麵館對面的轉角,我沒記錯的話上一回這裡還是活動中心。


 

房間在三樓,一進門有點驚訝,很不錯啊,又寬又乾淨,遠超乎我的預期,不過很顯然是剛裝修不久。


 

馱包很重,剛剛是藏胞老闆幫我們提上樓的。

 

淑珍慧芬她們住在這裡,這一家民宿我倒有些許印象,距離賽馬僅僅半條巷子。


 

聽說靜華一進民宿就抱床大睡,頭痛、嘔吐、疲倦,高原反應該有盡有,晚餐都省了,就連後來夏天去測血氧也聽說幾乎不省人事。我倒是沒那麼擔心,純粹是 失眠惹的禍,依靜華的實力好好睡一覺明天就可以搞定。

 

八點多了,黃昏降臨,民宿裡面搜不到訊號,我用的是中國聯通就更糟,趁天還沒黑,寒意未深,陪大家到鎮中心的白塔公園廣場走走,這裡有微弱4G,這購報平安了。


 

有幾位老婦正在街角的佛塔群轉經,手持經筒邊走邊搖轉口中唸唸有詞。


 

天塊黑了,氂牛回家休息,這一批都是牛犢,帶著稚嫩又乖巧的羞澀。


 

白塔公園溫柔的獅吼,祈求此行格聶大環全線徒步順利、平安、美麗出大景。


 

明天首先要先回到格聶之眼大草原,然後往格聶神山前進朝聖。


 

下午在老冷古寺。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