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2023春,重返劍門,在疫情之後 20230325-26


 

一別就是三年,歲月悠悠。

 

猶記得2020年深冬,當年1/11-12我獨自一人乘著周末兩天一口氣分別拜訪了大樹以及劍門,多年來的友誼默契,習慣在回台北過春節之前先過去拜早年一起吃年夜飯,而彼時武漢剛剛傳出類似SARS的病例,然而沒人真正緊張,沒料到一別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悠悠忽忽轉眼三年。

 

三年可以改變許多人與事,那些抓不住的隨著時間一去從此不復返。

 

唯一沒改變的是關懷與思念的心情,隨著開放的日子越來越近,久未謀面老朋友們之間的熱情與期盼逐漸沸騰,微信日漸頻繁,相約日子越來越清晰,我也終於在20233/14重新踏上彼岸,回到蘇州吳江。

 

然而吳江畢竟是工作的地方,公事幒冗,不在話下。

 

而週末,除非有天快要塌下來的事,否則必定與朋友與青山綠水共度,山河無恙,然而歲月飛逝,老友一個接著一個退休,日後相聚機會將更加困難。

 

繼上週3/18-19拜訪大樹,與老蒯一行人上山走了一趟,這周末移師臨安的劍門。

 

Steven回台灣治療牙齒,老顧剛從疫後症候群38天雲藏旅遊結束後回上海,老蒯現在則華東華北兩頭燒,幸好還有一班小兄弟,我說要上山去,勁松與張鑫舉手相挺。

 

我還是習慣叫這裡劍門酒家,但陳嫂說客人都被導航到小石門劍門景區去了,偏偏那裏在馬嘯峽之前,更近頰口交流道,客人老是抱怨找不到,只好忍痛改名〝溪源農家〞,老實說這名字沒亮點,我還是喜歡原來那給了不少想像力的劍門酒家。

 

三月底,冬天還沒真正過去,上周末在大樹被冷得吱吱叫,尤其下午爬上龍王山護林局當時幾乎接近零度,所以這周末不敢大意,況且周六是陰天,氣溫十來度而已,晚上一定也很冷。

 

許是天冷之故,高速公路意外順暢,勁松不到三小時就下了頰口交流道,聽說進入馬嘯峽連接華浪線的公路已拓寬整修完畢,那麼這算是我來驗收新公路的第一次。

 

結論是很滿意,前面這19K直到銀龍坞不僅全程兩線道,新闢的公路沿著昌化溪(以前稱之馬嘯溪)緩坡前進,幾乎迴繞過沿途所有村落,風景寬敞亮麗,路面平坦緩升,不再有上下顛躓之擾,可算是優質單車登山路線,一路精彩。

 

以前都習慣在過了1K後的農田旁找個空地停下來換裝,從這裡開始騎單車深入山區,今天也不例外,勁松知道我胃口,而他自己這三年也被禁閉到心慌,滿心期待這周末一起騎車爬山透透氣,所以在此換手,換張鑫開車進去,勁松與我兩部單車一起重溫昔日舊夢。

 

正午,天氣陰,沒有陽光,我拉上風衣,還是感覺冷。


 

路旁農田裡的油菜花陸續綻放,估計還要一兩個禮拜天氣放暖才是最熱鬧的季節。


 

溪水悠悠,一片安寧祥和的鄉村景致。




新修建的馬路就沿著溪、繞過村子,這樣騎著單車更感覺清靜悠閒,慢慢推進,但今天很冷,勁松還來不及暖身,一開始有點跟不上來。



 

直到小石門前的小橋我停下來等勁松,這裡一向是我與老沈停車吹風的地方,這次老朋友沒過來,站在這裡望著悠悠河水,有一股難以舒放的寂寞。


 

以前這裡叫做小石門,景區開發後偏偏更名為〝劍門景區〞,小陳的劍門酒家就是被這裡打敗的。


 

最早以前這裡還是爬岩聖地,我們在2007年還曾經爬上那尖尖的石柱頂,彼時景區還未開發完成,後來開始收費我們就不再進入了。


 

一戶農家庭院一角的,華麗奪目紫荊花。


 

經過小石門,經過大石門(以前叫虎門,不知道這名號還在否?),馬路改跑到溪河的另一邊,然後用一條跨溪大橋重新接回馬嘯峽舊路,以前過了村子就是一道大陡坡,現在繞過了,可以輕鬆進入馬嘯峽。


 

劉家村前的瀑布水量豐沛。


 

三年,馬嘯峽風情依舊。


 

馬路拓寬了,所以不再擔心往來車輛,何況,其實也一樣沒有太多車,許是季節還沒到的緣故吧。


 

象門水庫,綠波蕩漾。


 

一路放輕鬆,騎騎停停,但回頭總看不到勁松身影,我猜他跟我一樣,很久沒來,一切都變得新鮮,只是彼此個別想停下來細細溫存的地方不一樣而已。


 

銀龍塢之橋就在前方。


 

一位扛著鋤頭的村民看我捨大馬路而轉進橋上,微笑著跟我打招呼,似成相識的感覺,也許他記得我是劍門小陳的常客,否則應該不會知道要走這條進村子的舊路。


 

溪水奔騰如昔。


 

李花繁盛,雪白朵朵,對面那涼亭與石橋就是銀龍塢之門,新的大馬路就在溪流的另一邊。


 

睽別三年,終於再度來到銀龍塢。


 

劍門酒家四個字不見了,牆面重新貼上〝溪源農家〞四字,我有點不願接受,所以連拍照都不要。

 

門口停了幾部車,但客廳空蕩蕩沒人,至少陳嫂該在吧?我把小麥伊停在門牆旁,卡鞋喀喀踩上客廳,陳嫂聞聲從廚房出來,笑容滿面,我張開雙臂,她也走過來輕輕擁抱,彼此會意微笑,三年,一切彷若如昔。

 

小陳去隔村打工,陳媽媽打牌去了,門口車子的客人說早上去爬清涼峰(今晚住山上紮營),陳嫂幫我沖了一杯熱茶,我沒看到張鑫與車子,勁松也還沒到,我先換上拖鞋,氣溫依然很低,有點冷。

 

沒多久勁松也到了,張鑫隨後出現,他說自己剛剛跑到對面山上去了,我們在客廳坐了一會兒,喝熱茶,然後把背包拿上樓,我說帶你們去看看小陳家的水源,那是劍門高粱的秘密。


 

劍門水源在往清涼峰的山路旁,那裏小陳有一片種滿山核桃的山坡地,山路旁溪泉奔流終年不停,但這不是劍門水源,秘密就在山坡上的小山溝,小山溝下有伏流,小陳慧眼,用三道大小水槽引接過濾,然後拉了將近一公里的水管到家,獨一無二,清澈甜美。


 

初春,桃花紅,李花白。


 

然後就跟從前一樣,走後山腰繞一圈。


 

這是小陳家的後陽台,臨溪,對面原本是陡峭山坡,這三年被削下來推平然後修築新的馬路,整體面貌跟以前完全不同,很難想像,不得不佩服現代修路工程的效率與能力。


 

陳磊聽說我們要來,也特地從臨安回家度周末,坐在旁邊的是舅媽,下午剛剛幫忙帶一團走徽杭古道的大隊伍到十門峽景區,今晚大家圍桌歡聚,三年不見,格外熱鬧。


 

所以小陳一點也不客氣,劍門金櫻子斟滿杯,今晚不醉不歸。



 

陳嫂準備了豐盛菜餚,都是思念到不得了的山野美味。


 

所以。。。沒喝醉才怪。


 

就連一向不喝酒的勁松也端起一大杯,難得今天豪邁,但飯過半巡就突然不見了。(直到隔天早上才看見他,他說喝不到半杯就非常頭暈,不得不躲到樓上房間睡覺去)

 

入夜氣溫驟降,我與陳磊張鑫喝茶聊到半夜才各自回房,太冷了也帶著微醺,打開暖氣空調立馬鑽進棉被夢周公去。

 

很好睡,除了空調微微噓噓吐氣的聲音,窗外傳來溪水潺潺,這是我的催眠曲。

 

一覺到天明。

 

七點半,拉開窗簾,美麗的一天。


 

小陳今天休息,勁松與我要騎華浪線,陳磊與張鑫開車跟上山,看看有沒有機會爬太子尖,一切顯得如此美好,陽光溫暖,藍天無垠。

 

換好車衣車褲,臨出門前幫小麥伊與溪源農家一起合影,沉澱了一個晚上還是終於接受了。


 

華浪公路的尾段如今也改了新路繞過浪廣村,以前穿過村子的那段路算是最陡的了,現在重新繞山而行坡度親切許多,一早就有十來部重機停在村口集合,看到我與勁松騎單車往上,朝著我們豎大拇指,我微笑回禮說慢慢騎,其中一人大聲說騎單車的厲害。

 

無可挑剔的早晨,陽光溫暖,清風徐徐,毫無燥熱感,但心率很快就往上飆,今天碼表沒電所以只能埋頭騎,只記得以前與老沈都設定一個半小時,今天感覺到些許不熟悉的挑戰,可是我想也許以前就是這樣,只是因為三年沒騎這裡了,所以近鄉情怯。

 

繞過一個彎回頭卻看不到勁松,自己的踏板也有點遲鈍了,於是告訴自己不必急著上去,也不用證明什麼,停下來喝口水欣賞眼前這片美麗的山景吧!


 

因為一度以為2019年那個秋天已經是最後一趟的華浪線了,今天可以重遊,表示未來還有許多機會,但終有一天還是會終止,那麼在真正說再會的那一刻前,靜下心來慢慢地品味記憶這一切吧!


 

休息之際,從山上滑下來七八部單車,全是女騎士,而且都綁著馱包,來不及問她門從哪裡過來,呼呼呼呼呼,只能互喊加油,然後目送她們迅速滑下去。


 

山路重歸寂靜,天空一樣靛藍。


 

曾幾何時這華浪線被封上了〝浙西天路〞的尊號,實至名歸,我一點也不意外,終於還是有人跟我們一樣慧眼識英雄,只是比我們晚了十幾年罷了。


 

這天空,這山勢,騎車上來,是挑戰也是感情的憧憬。


 

停車在路旁的遊客豎起拇指幫我加油,我微笑回禮,淡淡回答慢慢騎。


 

一個人的山路,一個人的天空,心情無比舒暢。


 

終於騎上了越嶺點,果然這條浙西天路已經成了網紅景點。


 

看著模樣這三年華浪線已然華麗轉身成為登山車運動熱門路線了。


 

難怪陳磊說現在一到假日就有很多單車往這裡騎。


 

我在想如果這樣,那麼從華光潭那一邊過來的26.5K是不是也重修改善了許多?鐵定要找機會有一天從龍岡騎過來。

 

望著另一側山腳下的荊州發呆,心情平靜卻也感慨萬千。


 

突然看到一位男車友從華光潭那一端騎上來,果然不一樣,專業公路車加上卡鞋,這是以前從沒遇過的(以前這條路幾乎是我們獨行專享),我趨前跟他打招呼,他說後面還有一位同伴,他們從浙西天池騎過來,我說厲害,這段路很漂亮。

 

他歪著頭看著我,說,你的口音?我回答說是台灣,他哈哈大笑說自己也是台灣,住花蓮,目前在臨安。

 

我沒問他在臨安哪裡?他熱情地跟我留下微信,有機會大家互約騎車。


 

大石頭還安在,我一度以為這次修路會把它消失呢!


 

後來是勁松把車子開上來,他說張鑫想試試看,所以在大彎處互換角色,但我們等了半個多小時還看不到張鑫蹤影,於是讓勁松騎小麥伊下去,然後半騙半哄帶著張鑫騎上來。


 

午餐後道別,順路送陳磊回臨安,也載回這一甕2019年釀造、專為我留下來的劍門高粱。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