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三貂角海岸山脈大縱走 -雪山尾稜 20231210


 

年底就要去雪山西稜,所以一聽說這周末要走雪山尾稜就立馬報名,只差一個字,而且傳統上尾巴更帶勁兒,神龍擺尾的道理,何況我們西稜也是從尾巴開始,六日逆走,這周末就先來三貂角這條龍尾巴試試身手。

 

說是雪山尾稜其實就位處在台灣最東國境的三貂角半島上,今天算起來也是逆走,小茉莉規劃從靈鷲山無生道場環山公路中間往隆隆山的登山口起登,反向繞個大U型、半個順時鐘走回到草嶺古道登山口的遠望坑,很遠啊!我的軌跡紀錄最後是12.2K,雖然總爬升只有774m,但山頭一個接一個,也很嗆,絕對是大縱走的規格。

 

我們照例先丟一部車在遠望坑,無生道場環山公路八點才開門,所以等大家到齊在登山口集合已經8:45


 

陽光很強,碧空如洗,很少遇到冬天的太陽一大早就跳到身上咬人,此時就是這樣,女士們請注意防曬。


 

8:50離開環山公路,進入登山口。


 

往隆隆山。路牌標示著福隆火車站,是不是如果中途不行也可以搭火車?這路線很親民。


 

早上出門阿貴在車上就警告我說話要小心,說他上一次說錯話差點被靜華巴頭,慧芬附和說對,我們今天有一個新山友叫桂花,我說桂花聽說過呀,但沒一起爬過山。

 

阿貴再度警告說反正不要亂說話,不要被臉蛋跟身材騙了,桂花跟靜華是同學。

 

初識桂花,這明明就是撞臉,我要對誰說話小心一點?


 

話噎在喉嚨不敢喊出來,我沒見過慧芬家女兒但直覺就是有人帶可愛小朋友來爬山,這路線很適合,但阿貴再三警告我不要對靜華問,我也真的不敢亂問。

 

轉個彎爬上一個小山丘就看到海了,我們今天前面3/4路段就是繞著這突出的類半島順時針在走,所以只要登高基本上都會看到海洋,最突出的那裏就是三貂角燈塔,台灣的國境之東。。


 

雪山尾稜最近很夯,感謝徒弟他們好心的山友過來整理山路,既清楚又安全,山頭一顆接一顆,爬上又爬下,秋高氣爽來走一走,看海看樹看芒花還是很舒服。


 

不知不覺就錯過了福隆最後的尾班車。


 

只能乖乖繼續向前行,先到隆隆山再說了。


 

大家都在猜對面最高那一片綠草地是不是桃源谷?


 

這裡看三貂角燈塔就更清楚了。


 

隆隆山在對面,凹下去再爬上來。


 

美麗的海岸線。


 

9:40爬上430高地,這裡其實只是隆隆山前小山頭,但視野很棒,映著天空與雲朵,好像在看雲海。


 

9:50登頂隆隆山(432m)


 

今天的第一峰。


 

稜線兩側芒花很美,在陽光下閃著銀光,但艷陽熱情四射,大家開始覺得有點吃不消。


 

接下來遇岔路,往左,往鶯歌石山。(往右走萊萊山到三貂角)


 

此刻有幾位山友行色匆匆從我們旁邊超車,爬山不是慢慢走就好了嗎?你們是跑山的嗎?其中一位看起來像領隊的大哥說不是,是因為後面來了一批百人隊伍,聽說是網路社團揪來爬雪山尾稜的,人超多,鬧哄哄,不走快一點等一下會被淹沒。

 

我回頭一看,真的,後方山頭與稜線上已經擠滿了紅紅綠綠的人潮。


 

也沒辦法,慢慢走就好,頂多讓路,我是來爬山的,看山看海看龜山島,我不要那種逃難的心情。


 

隆隆山往鶯歌石的這一段芒草坡非常陡,而且都是鬆軟的泥路,不想滾泥巴的下雨天千萬不要來。


 

往後瞧,哇靠,真的百人團,簡直就是大行軍。


 

前方最尖的那一塊就是鶯歌石,山寨版,慧芬說她們家那裏的才是百年老店、老牌正宗。


 

終究還是不敵百人團,我們瞬間被淹沒,只好乖乖讓路,沒關係,路還很長。


 

稜線路繼續往下急降,我聽到桂花在哀嘆,剛剛好不容易爬上來的都不算了。


 

下降到一處樹林,百人團擠在此地,旁邊有人在拍照,我狐疑一瞧,怪怪,這裡竟然種了一個山字圖根點,標示牌寫著隆林山,380m,這也要算一顆嗎?


 

團照還是要拍,但這樣也要算是一顆山頭,感情無法接受。

 

爬上去就到鶯歌石山了,此刻10:50


 

可想而知此刻的山頂鐵定萬頭鑽動,不知道要排多久,小茉莉眼看十一點了,外頭太陽那麼大,就提議乾脆在樹林底就地午餐,大家欣然,吃飽才有力氣照相。


 

11:10終於人潮散去(百人團也得乖乖排隊下山)


 

鶯歌石山。


 

11:20眼看百人團走遠了,換我們下山。


 

這裡更陡,路基更鬆軟,芒草不可靠,登山杖也不穩,基本上就只能拉著繩索走下來。


 

兩側的芒草比人還高,午時陽光熾烈,縱然是冬天還是很燥熱,一路很少遮蔭,還好午後吹來陣陣海風,芒花搖擺,頓時舒爽不少,大家一陣歡呼說好涼好舒服。

 

桂花此時更哀怨,轉過頭跟慧芬說她都吹不到風。


 

鶯歌石山海拔399m,這段芒草坡直瀉而下直接把大家帶到250m鞍部,狠狠下降150米。

 

然後再往上爬,下個目標是海拔311m的大崛澳山。

 

過了鞍部,回頭看剛剛走下來的鶯歌石山。


 

這方向找不到鸚哥嘴,倒是比較像大猩猩。


 

路真的還很長。


 

11:50追上百人團,他們在大崛澳山前鞍部休息,這裡有右下岔路,可以通往舊草嶺鐵路隧道。


 

我們趁機超車,繼續往大崛澳山。


 

回望鶯歌石山,夭壽陡、那一條從山頂直瀉而下的芒草路清晰可辨。


 

正午,登頂大崛澳山,今天的第三座山頭。


 

加油!接下來石城山。

 

很熱!


 

隨風擺盪的銀白芒花倒是很美。


 

12:35,很快,又摘了一顆,第四顆。


 

石城山,海拔350m


 

然後我們又被超車了。

 

繼續沿著海岸山脈往西走,可以俯望下方的大澳與石城漁港。


 

緩降,即將接到海拔約250m的隆嶺古道。


 

走了大約半小時,13:08,經過隆嶺古道十字鞍部,這是從海邊的大澳通往內陸內藍村到雙溪的古道,鞍部上供奉一尊土地公廟。


 

午後,從海的那一邊襲來陣陣濃霧,起風,這很好,驅走了太陽惱人的威力。


 

13:55,登頂福隆山(472m),第五顆。


 

趁勝追擊,馬上搞定第六顆,大湖山(489m)


 

登頂大湖山之前有一草坪,這裡有往右岔路可以通往龜媽坑古道,Mori說這一條路比較難走,我們繼續往前,越過大湖山,下降到380m十字鞍部,再右下走正統古道比較舒服。


 

下坡20分鐘,14:25經過一草坪,旁邊有一牛稠池,這裡已經緊鄰正統的龜媽坑古道。



 

一分鐘降落380m十字鞍部,左下(東南向)石城,右下(西北向)往雙溪。


 

今天的翻山越嶺基本上在此結束,等一下將沿古道下降回到遠望坑,所以決定在此休息,下午茶一定要喝,否則哪來力氣下山?


 

40分鐘純喫茶規格,把帶上山的點心一掃而空,15:15大家心滿意足地往山下走。


 

這段路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古道,不只是一條路而已,沿途散布著許多舊厝遺址、以及先民努力墾荒的田壟,都頗具規模。


 

然而終究還是敵不過歷史的演進與變遷,牆傾屋斜,人去樓空,屬於這裡的歷史在某個時刻嘎然而止,徒留斷垣殘柱供後人駐足憑弔。


 

古道這一段緊鄰著一股小溪澗,溪泉泪泪,難怪有先民擇此而田並定居。


 

路很長,我們整整走了一小時才走完古道。


 

最後從這民宅接上柏油路。


 

四點半回到遠望坑停車場,結束了12.2K神龍擺尾之行,山嶺起伏,芒花悠悠,海景無敵,老少同樂,是闔家出行的絕妙路線。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