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平溪三尖是當年海大生涯裡每年必排的山,地利之便,以及朦罩在礦區山村裡的某種神祕氛圍,彼時煤礦開採在北台灣已逐漸式微,古巷老厝、人去樓空,每次造訪平溪或者路過菁桐坑都有一種錯覺、以為將來有一天這裡就要永遠消失。
石筍尖、峰頭尖、薯榔尖,如果真要認真算起來,輪流來去少說也有十來次,這裡面當然有一些未曾忘記的青春故事。
只是沒想到平溪與菁桐坑卻是越老越花俏。
這十來年都是踩著鐵馬路過此地,然後東北西南四處巡繞,往五分山、往雙溪、往坪林,或者時間不足只好繞回汐碇路,總之這山城從未被我冷落過,但山徑就鮮少踏足了,只有在每次登高遠望群山、看著錯落天際的高聳尖鋒之際,心中永遠的一個問號,為什麼平溪的山都這麼的尖?
後來聽說平溪這些俏麗亮眼的尖山們都被給了名號,也修了步道,步道臨崖凌空而起,論氣勢,論腎上腺素指數,足以跟筆架群峰、皇帝殿以及五寮尖等知名山岳分庭抗禮。
我那遙遠的記憶,溫馴秀麗的石筍尖,前不久才被Mori攀爬北壁之後所分享的照片給驚嚇到。
這周末Mori提議來走一趟峰頭尖縱走九龍山與石燭尖C型,我記得當年要嘛只走峰頭尖輕鬆來回,要嘛加碼縱走臭頭山,當年交通接駁不便,不像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四通八達。
我有點輕敵了,記憶還停留在當年路徑雖然陡峭卻進退有序的印象裡,直到在登山口茉莉嫂看著我和小老大雙雙腳踏登山鞋,有點驚訝,警告說等一下有一段很長的溪谷路,很濕很滑還要涉水,我才恍然若醒,今天走的其實不是我們以前的傳統道路。
後來才發現,今天這三連峰縱走,只需一個陡字就可以形容全部,稜線一路震盪像極了最尖銳的鋸齒,我們像猴子一樣爬上攀下,偏偏腳下石頭長滿青苔又濕又滑,每一步都要很小心,每一步都戰戰兢兢。
爬近鄰的郊山交通時間節省不少,就大大方方睡到飽,八點在南港展覽館搭阿貴順風車,半小時之後就抵達平溪國中前的路邊停車場。
比較驚訝的是今天往國五的車子竟然稀稀落落,週六呢,是因為快過年了嗎?還是前幾天蘇花大清水斷崖的坍方?
今天Mori帶我們走峰頭尖北路,從白石腳登山口起登,老實說年代久遠我早已忘了當年的登山口在哪裡,回頭比對了地圖,猜測以前應該是在南側的西勢坑那一邊。
順著小車道一直進去到底就是彌陀禪寺,只有幾百公尺遠,我們不進去,就把車停在登山口空地上(其他兩部車停在平溪國中前,那裏是下午下山之處),9:10,朝陽升起,和風煦煦,一時之間以為已是春天。
今天票房不佳,寥寥六人,阿貴笑說是因為我在群組與寂美班強調路徑原始,嚇到許多人,最後只有小老大與慧芬友情贊助,不過小老大說他今晚吃尾牙,拜託小茉莉千萬不要加碼。
一開始就發現山路真的蠻原始,佈滿細碎石頭,而且很多天沒下雨了但依然很濕滑。
接下來反覆踩過小溪澗好幾次,今天水淺不礙事,但下雨天千萬不要來,鐵定泥濘難行。
這是我看過最堅強的姑婆芋,不知何時被沖到這裡來,卻也絕處逢生,伸出長長鬚根如八爪章魚般四平八穩的抱住石頭,我懷疑他能夠撐多久,一旦大雨來溪水沖擊下來,石頭大概也撐不住吧!不過也很難說,如果他的根也能深入砂土,說不定可以幫石頭哥一把。
走了20分鐘後經過一片迷你果園,這附近曾經有人上來開墾過,竹叢、芭蕉、還有這幾棵金棗與柑橘,雜草叢生,看來已被拋棄。
隨即又越過一道溪澗,然後就直驅而上。
北路這一邊是典型的雜木與野蕨混生地形,樹上朵朵山蘇,茂盛翠綠,這裡就像熱帶雨林,密不通風,大家沒多久就開始飆汗。
Mori說夏天千萬不要往這裡來,會熱斃,我心想現在是冬天都這樣了,濕溽難受,如果大熱天那鐵定虛脫。
不過死法跟劍龍稜那邊不同,那裏是直接放在石盤上燒烤,這裡則擺在蒸籠裡熟透。
山路卻越來越陡,我們一心只想趕緊上稜線,看能不能吹到風。
10:20仰頭終於看到越過稜線的天空了,從登山口走上來剛好70分鐘。
上稜線。
稜線上涼風徐徐,終於舒服了,感覺像在夏天。
這裡只是支稜,等一下必須先往左繞過山腰,然後重新攀上峰頭尖東北走向的主稜。
腰繞路還是要小心走,反正這一路都是尖來尖去,山腰也是,稜線既瘦又尖又峭,這是平溪的特色。
很快就攀上東北主稜,T字路口,取右往峰頭尖十分鐘,左邊則沿稜線續往臭頭山或石燭尖,等一下我們從峰頭尖回來後還會經過這裡。
10:45登頂峰頭尖,走北路上來剛好一個半小時。
這裡只有慧芬是首登,其他人如我與阿貴,距離上一次已是40多年。
山頭有風,很涼,閉起眼睛,帶來些許夢幻,一時之間竟有著身處夏天、也有以為自己年輕了40歲的錯覺。
休息15分鐘,十一點整離開峰頭尖,接下來回頭續走東北稜,這一段路很長,將在平均550米稜脊線上反覆上下震盪,說是上下震盪,其實是陡降又陡升,有如利齒般的脊背就像大鯊魚的牙齒,既濕膩又尖銳,每一步都戰戰兢兢。
這就是東北稜,必須反覆翻越過好幾座尖聳的小山頭,看起來好遠。
陡上陡下,乘風破浪。
連續這樣走了40分鐘,回頭再看一眼峰頭尖。
這裡剛好是往北下切到菁桐老街的岔路口,更前面還有一條,這兩條下切路沒多遠就接合在一起。
稜線縱走最怕的就是遇上這種光禿禿又長滿青苔的大石頭,我的登山鞋,其他人的雨鞋,都不管用,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
偏偏這樣的障礙一路不缺。
努力攀過一山。
哎呀!下一秒又馬上被要回去。
看到中央尖了,是不是代表我們的東北稜就快要走完了?
走完東北稜就代表我們已經走完2/3路程了。
離開峰頭尖已經整整兩小時,都快一點了,有人開始喊餓了。
剛好一點整來到了三岔路口,也是長了這顆尖銳巨石的無名山頭,左下續往九龍山與石燭尖,這是我們下午的路,右下則往臭頭山。
巨石的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光溜溜的岩體沒人敢站在上面,爬上去坐著倒是可以,還可以遙望那一邊也是尖尖聳起的中央尖。
貴哥與我都是中央尖無緣的人,既然上不了南湖中央尖,今天就在平溪這裡把中央尖看個夠。
遙望著遠方尖尖的山頭,小老大在想什麼呢?也跟我們一樣過乾癮嗎?
無名山頭旁剛好有一塊小空地擠得下我們6人,感謝茉莉嫂今天幫大家準備壽司午餐,小茉莉回甘烏龍也準時飄溢芳香。
輕鬆的午餐時刻,稜線上的徐徐涼風讓大家誤以為回到了夏天,茶香、點心與笑語聲在山林間交融迴盪,不知不覺就消磨了一個小時。
想起小老大再三叮嚀不能摸黑,今晚有尾牙與神祕大獎等著他抱回家,兩點整,眾人起身整裝,再度出發。
還是這種路。
半小時路過九龍山。
這山頭一點都不起眼,如果沒有這掛牌那還真會不小心就衝過去,其實真正九龍山的山頭到底是哪一顆還真的很有爭議,因為距離GPS所顯示的位置有蠻大偏差,況且只要再往前走五分鐘,還有一顆比這裡更高更尖的小山頭。
如果只當作是路過的一個標記,其實也不必太計較。
繼續往石燭尖,海拔持續往下探,然而這種滑溜溜的稜線路,下山比往上爬更難走。
沿途經過好幾片超級大石壁。
我們繞著石壁下的小徑走,直到發現距離稜線太深才知道已經錯過了往上走的岔路,此刻石燭尖就在我們上方,還好這裡的斜坡沒有太難,很快就上切回到稜線。
倒是這段路驗證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的道理,因為石頭布滿青苔相當濕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壘,偏偏很多路段都是瘦稜,如果滑出去就真的很危險。
說時遲那時快,走在我前方的慧芬突然像射出去的箭一樣往下衝,然後身體一歪,發出一聲驚呼,我暗叫不妙,只見她往右一栽、滾落,Mori回頭與我同時出聲「抓住」,還好她就這樣被卡在一片野蕨叢裡。
「找到山豬窩了」,我這樣調侃她。
沒受傷,卻害大夥捏了一大把冷汗。
重新接回稜線後,石燭尖也就到了,時間剛好三點整,也就是從無名山頭走到這裡剛好一小時。
我倒覺得比較像一根光溜溜的石筍。
另一個角度仰視石燭尖。
下方有個小山洞,可以穿行岩體底部。
另一個方向的石燭尖,看來看去我還是覺得像筍子。
爬上岩體,一起吹風,一起快樂。
從岩體上看石燭。
從這裡俯望平溪也很清楚。
離開石燭尖,往下走約五分鐘,又遇到一座光禿禿、又滑溜溜的岩稜,而且還是斜的,更恐怖的是上面還長滿青苔,兩側是斷崖,一失足就。。。
這樣的下坡真的很危險。
這堪稱是今天最驚險的路段,主要是岩體太滑,又是下坡,真的是上坡容易下坡難。
過此關卡就一切太平了,繼續往下走就看到了一座平台,以及在岩體裡鑿出來的幾個洞穴。
許是曾經有個有心人在此發願吧!
循著也是長滿青苔的石階往下走,經過攔沙壩以及幾間石角厝,就回到了瓜寮坑登山口。
午後四點整,瓜寮坑登山口,就在平溪國中前面右手邊的石階上。
走過的心得是:很精采、刺激但帶著些許危險,全程全神貫注,因為一路都很濕滑。我說這也是一輩子就走一次的山路,小茉莉後來接著補充說: 「套熊長的話,就是要去那麼一次,不然會後悔。。。」
有誰想來?熊長帶路。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