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陝西大饃與西嶽廟 -西安三日快閃(2/2) 20250314-16


 

第一天傍晚抵達華陰,又濕又冷,酒店櫃台小姐姐推薦我們到僅僅幾街之遙的〝咱家院子〞晚餐,自稱“西安通”的歐文一口氣點了七道大菜(他在西安混了四年大學),說是大菜因為每盤份量都幾乎可以撐飽一個大漢子,搞得桌子都擺不下,而我們只是四個小男人。

 

服務的阿姨一邊上菜一邊耳提面命:「要吃飽、要吃飽。」

 

奮鬥,相互打氣,好不容易收走了大半空盤,阿姨又端上來這兩顆饃。

 

這只有""一個字的東西就是我們熟悉的白饅頭。


 

然而論塊頭像一只碗公、論重量不輸石頭,不誇張估計份量足足是我們饅頭的五倍大,四人面面相覷,一臉苦笑,誰也沒膽伸手去碰。

 

第二天華山下來,又冷又餓累到快不行,說好晚上去泡湯(既到西安,長恨歌裡貴妃出浴的橋段豈可錯過),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泡湯前先暖暖胃,但也不能吃太飽。

 

昨個晚餐驚嚇過度,今天“西安通”歐文再度出手,一人來一碗西安必吃的羊肉泡饃,還特別交代老闆娘來“小碗的”。

 

“小碗的”一上桌,個個臉色凝重,愣著說不出話來,我用手掂掂,心裡盤算,不誇張,這一碗估計有一斤重。


 

香味撲鼻,西安人處理羊肉還是很有一套,湯裡擠滿白嫩嫩的泡饃,以為已經軟爛,咬一口卻很紮實,饃裡還溢出那種說不出口、卻勾魂般的羊肉香。

 

老闆娘送上來一碟醬蒜頭,這是北方吃羊肉的絕配。


 

歐文說沒喝過冰峰ICE PEAK汽水的,千萬不要說你來過西安。


 

小男人當然幹不下這一斤重的羊肉泡饃,K半途棄守,我與歐文努力、奮鬥,留下1/3也宣告投降。

 

午後轉晴,西安大爺們都跑到大街上曬太陽了,俥馬砲大陣順勢擺起,為清冷的大街更增添幾許閒散氛圍。


 

我們搭網約車到華山〝御溫泉〞,距離華陰市區蠻遠,車行半小時有吧,然而似曾相識。


 

我問K上一次我們是不是也來這裡泡湯?K也不記得了。

 

我是對這些戶外湯池有印象,彼時2012年四月,初春的夜晚,記得小朋友多還頗熱鬧,今天卻幾乎看不到其他客人,我們三人輪流換池,算是包場。


 

既到西安,長恨歌裡貴妃出浴的橋段豈可錯過,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春寒依然料峭,西安三日快閃再度留下幾縷幽情。


 

短短三天卻兩度被街頭巷尾隨時奉上的豪邁晚餐嚇到,咱家院子的大饅頭,一碗一斤重的羊肉泡饃,北方漢子的好胃口,嘆為觀止。

 

那麼早餐午餐呢?

 

有機會來西安的話一定要逛逛這裡的早市。

 

這裡不流行夜市,但早市熱鬧滾滾。

 

早市就在大街上,熱熱鬧鬧綿延數百米,一邊賣菜,一邊早餐攤位,壁壘分明。

 

我們出門尋早餐,北方麵食琳瑯滿目,煮的、炒的、煎的、蒸的都正在熱騰騰冒著白煙,每一樣都很誘人。


 

雖然都很熟悉,但遠途到此就一定要嘗嘗道地的北方風味,逛早市絕對是最踏實的選擇。


 

歐文知道我沒吃到肉夾饃絕對不甘心,特地跑老遠找到這一顆潼關饃。


 

完全內行,比起陝西典型普遍的白吉饃,我更愛這層次分明、千絲金黃酥脆的潼關款。

 

這就是潼關饃,表面千絲金黃、外酥脆內軟糯。


 

熱燙的饃皮散發出幽幽麥香,與包覆著的滷製肉香完美結合,咬一口,視覺、味覺、觸覺在舌尖同時攪動。

 

這讓我想起去年秋天載著我們跑透後藏阿里的張師傅,一進拉薩就迫不及待帶我們去吃肉夾饃與羊肉湯,當時他這樣形容:「這是唯一讓我感覺回到人間的銷魂滋味。」

 

我商請烤饃師傅麥給我四個還沒切開夾肉的潼關饃,可以帶回宿舍,師傅爽快答應,一個一塊半。


 

用一句話形容:很親切、溫暖,典型的北方風味出乎意外地完全貼近我們這種阿北同學圈的成長記憶。

 

然而歐文承認自己在這裡混了四年還是不清楚到底西安總共有多少種饃?

 

但他斬釘截鐵地在一次強調,沒喝過冰峰汽水就不要說你來過西安。


 

爬華山,但如果沒到歷代皇帝祭祀華山神的〝西嶽廟〞走走真的太可惜,始建於西漢,至今兩千餘年,規模宏偉,帝王之尊,這裡話稱是陝西的小故宮。



就在華山腳下的華陰市,正面對著巍巍峻嶺,何況只要持華山門票就可以免費入園,這在大陸絕無僅有。


 

西嶽廟建於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之地,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大概就是寬225米,縱深525米。城牆周長1825


 

坐北朝南,正對華山。建築宏偉,華山下的小故宮。五嶽第一廟,高大巨木結構琉璃瓦單簷歇山頂門樓,仿明清故宮宮門,規模宏偉,色彩絢麗,斗拱龍頭,全是宮廷規格,體現了歷代皇帝對西嶽神的尊敬,歲月滄桑,也掩不住簷角樓的璀璨風華


 

五嶽第一廟 -西嶽廟,西嶽,華山是也。建於西漢元光元年(西元前134年)。


 

算算現在幾歲了,而且還每年增壽一年。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親筆祭祀華山的勒刻石碑,像這樣的碑銘許多歷代皇帝都有聖賜,然而卻唯獨朱元璋這一塊的碑文雖歷經數百年風化,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其他石碑大都已風化字跡模糊。


 

乾隆就聰明多了,乾脆多花點錢蓋個房子來遮風避雨。


 

廟門坐北朝南,正面對著華山,高大巨木結構琉璃瓦單簷歇山頂門樓,完全皇城宮門規格,規模宏偉,色彩絢麗,斗拱龍頭,體現了歷代皇帝對西嶽神的尊敬。


 

園內遍植龍柏,象徵萬壽無疆。


 

隨便一棵都是數百年、甚至千年歷史。


 

這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之地,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什麼概念?就是走一圈將近兩公里路。


 

225米,縱深525米,城牆周長1825米,城牆四角都有氣勢宏偉的角樓。



 

這樣直直去525米,前方就是華山五峰。


 

琉璃屋瓦,斗栱龍頭,至今兩千餘年,歲月滄桑,依然掩不住簷角樓的璀璨風華。


 

不用門票(只要持已登華山證明),卻極少遊客,沒來走一走真的太可惜。


 

傳統與現代的交揉與衝擊,從西嶽廟後城牆看出去的是華陰高鐵站的白色屋棚。


 

廟外的華陰市高樓櫛比。


 

園內也種了不少榆樹。

 

我是第一次看到榆樹春天發嫩葉的可愛模樣,一簇簇掛在樹上,遠看以為是喜鵲的鳥巢。


 

爬華山的遊客大都來去匆匆,我們一整個上午只看到不超過20個人。


 

西嶽廟值得慢慢走,逛一整個半天。


 

宏偉璀璨,帝王之尊。


 

站在萬壽閣廣場遠眺華山,豪邁壯闊、氣動山河。


 

逛完西嶽廟決定來試試陝西著名的大刀面。


 

一點也不含糊,這麵條真的是老師傅用傳統大刀製面手法擀成的。

 

除了麵團配方不同,擀麵方式也不一樣(聽說是用比扁擔還要粗的圓木棍),更神的是切麵的大刀更講究,祖師爺規定刀長一米,擔刀重有些高達10公斤,切出勁道Q彈、韌而不斷的麵條。


 

有意思的是,這裡叫乾麵的話還附一碗清湯,這在台北已經幾乎絕跡了。


 

我們商請酒店延到兩點鐘才退房,西嶽廟遊罷歸來,沖完澡,泡一杯茶,一個人靜靜看著窗外這一片春天還沒到來的樹林與天空。


再一次告別西安與華山。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