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我人到了宿舍,閒閒沒事就捎出訊息跟朋友們問好,距離上回一月中回台北過年已經兩個月。
Steven &Tina剛從西雙版納回到昆山,老顧眼疾甫癒隨即計畫與朋友們江浙十日自駕遊。
今天雪季來得晚,冬天感覺也特別長,都三月中了還是冷颼颼,然而寒冷但沒有下雪的劍門我有點意興闌珊。
Kelland回說他現在西安,他現在負責整個華北、中與華東地區,一個月有三周都在外頭巡視,相當辛苦,這幾年內地經濟下滑對Arrow的業務打擊甚大,K也壓力倍增。
他說我人在西安,那麼要不要你過來周末一起爬華山?他補充說現在只有Owen歐文來陪我爬,你來正好。
「週五晚上到華山腳下,週六爬一天,住華山腳下,週日到西安飛機回無錫。」
這計畫不錯。
我迅速衡量狀況,下周有兩天要給老外(其實只要週二去看模具廠就好),其他行禮如儀,這周末原本只是想乖乖待在宿舍把功課做完,那麼擇期不如撞期,二刷華山很讓人心動,心動就不如馬上行動。
邀約來得突然,但一點也不驚訝,飄蕩多年早已習慣變化,也喜歡變化,旅行就像登高山,最美的風景往往出現在某個無意之間轉身的角落。
說走就走,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歐文傳過來他的行程住宿,我請Nina幫忙複製貼上,一切迅速搞定。
上一次一起爬華山是2012年四月,K、Roger、龍飛與我四人,正值初春,記得當年這時候杏花李花開得滿山遍野。
我與歐文一起飛西安咸陽機場,K與另一位西安在地同事(已忘記其姓氏)一起來接機,然後開了很遠的車到華陰,一個半小時以上有吧。
華陰就在華山腳下,入園最方便,這裡旅店很多,專門服務爬華山的客人。
週五微雨,快天黑了才到華陰,酒店櫃台建議我們到〝咱家院子〞晚餐,幾條街距離,道地西安菜又價錢公道,我們放下行李馬上出門。
果然生意興隆,裝潢古色古香,歐文一口氣點了很多菜,一盤一盤堆上來,每一盤都很大,搞得桌子根本擺不下。
歐文就在西安讀高校(就是大學),混了四年,竟然這樣點菜,每一盤幾乎都可以餵飽一個大漢子,而我們只是四個小男人。
大家很努力地吃,一盤又一盤陸續清空搬走,最後服務阿姨又遞上來這兩顆大饃。
只有〝饃〞一個字的這東西就是我們熟悉的白饅頭,所有麵粉捏出來的餅在陝西都稱為饃,蒸的、烙的、烤的、煎的通通稱為饃,陝西或只是西安到底有多少種饃?歐文承認他縱然在這裡混了四年也還是不知道。
餐桌上的大盤還剩下很多,四個小男人早已互相推託,現在又多出這兩顆大饃,論塊頭像碗公,論重量不輸石頭,不誇張估計份量足足有我們饅頭的五倍大,四人面面相覷,一臉苦笑,誰也沒膽出手去碰。
就這樣挺著撐飽的肚皮回到酒店,早早就寢。
第二天七點出門吃早餐,天氣陰冷還飄著細雨,但Windy預測十一點後就放晴,昨晚在酒店旁的雜貨店買輕雨衣,老闆還特別推薦我們該買簡易冰爪,當時大家都認為沒必要,都三月中了,山上怎會需要這東西?
從早餐店搭網約車五分鐘就到華山景區,我這種阿北級的免門票,纜車也半價,但須要到特殊窗口購買。
上一次我們是從玉泉院開始徒步登山,爬到筋疲力盡,必須在山上住一晚,隔天走了幾個峰頭後從智取華山路下山,完全靠雙腳沒搭纜車。
K說他上一次被K的很慘。
今天還要複製當年勇嗎?K不置可否,但我心有餘悸。
早上臨出門時酒店櫃台好心地說玉泉院可能還封閉著,聽說是在維修(語氣透露著不怎麼確定),我鬆了一口氣,這樣的話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搭纜車上去,三人簡單商量決定順時針,也就是搭北峰纜車上去,搭西峰纜車下山。
我跑到特殊窗口購票,出示台胞證,足65歲阿北免門票(省了160元),北峰巴士半價10元,然後北峰纜車票也是半價40元,我倚老賣老上去一趟總共省了210。
往巴士站途中經過當年下山的智取華山路登山口,目前也是封閉。
搭纜車上山,還在飄噢,雲霧重重,深壑絕壁,山谷裡還有銀白雪堆。
我們都猜上午應該還是很冷,接近中午就放晴,還相互打氣說走一走就不冷了。
等到出了纜車站上馬上倒吸一口氣,一口大氣,不妙!在飄雪,山上在飄雪,還蠻大的雪。
此刻還不到九點,步道上積雪一片白茫茫,天空細雪飛舞,四周霧氣凝重,啊!我們毫無心理準備就闖上了還在下雪的華山。
這不行,華山步道上上下下,石階都很窄,這場雪一時之間也沒有要停的跡象,這太危險,一失足就很麻煩,趕緊找商店買簡易冰爪。
雖然只是只有前爪的冰爪,但套上鞋子就踏實多了。
現在採用牛筋材質堅韌許多,記得多年前在黃山用的簡易冰爪走沒兩小時就斷裂了,這個束得很緊也很止滑。
華山論劍北峰頂,這時候可還沒穿上冰爪。
雪花漫天飛舞。
走北峰,過中峰,穿了冰爪就敢繼續往前走。
順著峽谷往下走,山風一陣一陣,吹起千堆雪,在兩側雪壁上颳起層層雪瀑。
過南天門,準備往南峰,此刻登高眼前依然一片濃得化不開的白牆。
過了十一點,此刻11:10,果然雪停了,原本圍繞在下方山腰的雲霧終於逐漸消散。
東峰跑出來了,剛剛我們嫌雪太大,什麼都看不到,就直接了當放棄了東峰。
往南峰途中開始湧上來許多剛剛從西峰纜車上來的遊客,這一邊雪更多(清掃員比較少),然而幾乎沒有遊客穿上冰爪(大概還來不及反應過來),很多人都腳下打滑,我一路替他們捏把冷汗,路面又陡又窄,鬧哄哄,險象環生,有些地方都結著厚冰,連我自己都一步一步小心翼翼。
往南峰途中。
雲霧漸漸消散,視野越來越寬廣,從這裡可以眺望西峰。
登頂南峰,這是華山五顆山頭的最高峰。
南峰頂,等拍照的人很多,沒機會舞劍。
下南峰,路過煉丹爐。
正午時刻下降到西峰岔路上方的休息區,K與歐文都餓了,我剛剛在南峰前休息亭裡啃了一顆蘋果,喝了一點水,不感覺餓,他們說要買抓餅,我說我暫時不餓,下山再吃東西就好。
正午,從西峰纜車上來的遊客一批一批湧上來,我猜北峰那邊應該更多。
天氣好轉了,西峰擠滿遊客,尤其是在稜線步道上擠得水洩不通。
之所以這麼擁擠是因為大家都沒穿冰爪,相互擠在一起搶著抓鐵鍊,上與下兩路人馬互不相讓,步道已結冰,沒穿冰爪很容易打滑,驚叫連連。
我們三個都有冰爪,所以可以鑽縫隙快速通過。
上西峰觀景台,放眼瀏覽四周。
西峰頂上的翠雲宮、與晶瑩剔透的霧淞雪景。
今天純粹是誤打誤撞,上山前根本不知道會下雪,甚至於以為冬雪早已融化,所以一副輕裝、腳著運動鞋就上來,昨晚雜貨店老闆提醒我們買冰爪還以為人家只是想多賺錢。
不過歐文說得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是實話。我跟K說如果知道山上下雪,大概率就根本不會跑來西安。
然而生命中的許多驚喜與色彩都是這樣意外而得,哪知道遠途飛來竟然遇到大雪,如果事先知情而剎車,這一輩子大概就不會有風雪上華山的浪漫故事了。
下西峰,上山的少,下山隊伍也就順利了,此刻天空也放晴了。
過午之後上山的遊客變少了,也大都往南峰方向去了,我們反向下山走往西峰纜車站,今天除了東峰沒去(那時候還在飄雪一片白牆),此外北、中、南、與西峰都重新走了一遍,二刷華山,完全不一樣的風景與心情。
西峰纜車的距離比北峰多了將近一倍,纜車站海拔也高了約47米,距離景區大門也更遠,這都OK,反正來華山,這邊上那邊下,只要走完五峰就都嘛一樣。
西峰側的景區入口牌樓。
這幅立體步道圖畫得不錯,清楚一覽華山群峰眾嶺。
這是華山景區地標,就在大門前,我們搭西峰接駁車兩點半回到這裡。
風雪上華山,舞劍論英雄。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