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這時候應該是正在從奇萊成功堡努力往回攀上松雪樓的途中。
無奈天氣預報豪大雨,只好臨時取消奇萊主北行程,眾人扼腕不已,雖在上周末抓了個油羅山來消暑,卻依然難彌補心中之憾。眼看熊長與豐哥正忙著他們的單車環島計畫,白內衣阿伯換上了帥氣的黑白新車衣,戴著頭盔咧著嘴笑的神情,帥到快不行。
我趕緊問阿貴這周末有沒有什麼計畫,阿貴反過來問我有沒有什麼想法。
週四午後雨勢滂沱,我正在慶幸還好奇萊沒有去,心中一時之間其實也沒有什麼想法,只想到前一天阿貴放出來唐穗山的風聲,這路線,對阿貴也許是磨練,對我來說絕對是徹徹底底的夢魘,我偏偏故意說那要嘛就去唐穗山?嘿嘿!阿貴馬上否決,說因為這途中要涉溪兩次,這幾天暴雨剛過,實在不宜。
還好!!其實我也偷偷鬆了一口氣。
那麼,哪裡是暴雨過後最適合去的地方?
松蘿湖!!阿貴隨後建議。
傳統上四月到十月是松蘿湖的枯水期,偌大的湖面此季節會是一大片綠油油的大草甸,頂多只留下幾道彎彎小流,這離想像中的十七歲之湖有點距離,所以夏天造訪,往往失望而歸。
然而從秋到春,豐水期的十七歲少女總讓人難以招架,記憶裡那幾年每次回來的隊伍都被雨與爛泥修理的悽悽慘慘,不僅僅是因為那年頭必須走溯溪路線才能到松羅湖,偏偏這季節的大同山區心情不定,天氣說變就變,宛如十七歲少女的心思,難以捉摸。
那年,我們十九歲。
阿貴甫在群組宣布這周末走松蘿湖,馬上招來一群反對聲浪,訴求都說大雨剛過鐵定一路爛泥,這也沒錯,可通往松蘿湖的玉蘭村路線其實就從來沒有好過,隨時去都只是大爛與小爛之差別,所以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一日單攻、以及這時候的湖面到底會是什麼樣的面貌?
阿貴不知從哪裡抓來這兩個周末山友拍回來的松蘿湖照片,只看到一片青青草地,湖水不見了,靜華看了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明天看到這樣,那就是七十歲之湖了。。。」。
還好,這個周末,6/15,拜前幾天連續豪大雨所賜,我們很幸運,重溫了十七歲少女之湖的柔美與浪漫。
靜華彷彿也回到了十七歲,再訪松蘿湖,回來後馬上吐了一首詩: 今天的湖畔芳草萋萋,山色蔥蘢,雲霧飄渺,如夢似幻,真的太美了。
雖然明明知道這一路鐵定是爛泥難行,還是有六人堅持成行,通通是雨鞋幫,我也剛好用來測試新買的登山中筒雨鞋,其實不管任何時候想來松蘿湖,奉勸各位,雨鞋是唯一選項。
你看這是回到大水塔停車場後,眾山友大排長龍等待清洗腳下雨鞋的奇觀。
為了一日單攻,我們趕早七點不到就穿越雪隧,清晨的7號省道,天空一片澄藍,員山鄉兩旁阿勃勒金黃的花穗在晨風中搖曳。
阿貴說今天的天氣預報連午後陣雨都不會有,我想到的是說那中午在松蘿湖要怎樣躲太陽防曬?
依約七點半到達大同加油站等待,九寮溪道路旁的樹下停滿了出遊的車子,大家前幾天都悶壞了,我們何嘗不是?
萬城的車子隨後就到,今天他把新買的HRV開上山來,我們在玉蘭村前就右轉駛入本覺路,這一路陡坡上山,迂迴轉入玉蘭路,爬過玉蘭茶園的後山,5.5公里大約15分鐘到達大水塔停車場,這是一般登松蘿湖的停車場,如果再往前開,不到一公里就到了產業道路盡頭,本覺寺。
八點一刻抵達停車場,喔喔!已經停滿車子,而且還有兩部中型巴士,探聽之下,原來是三重登山協會的隊伍,他們早約一個小時前就出發了。
我們也隨即出發。
空氣中飄著青草香,看來這幾天有人過來除草,我一向喜歡這充滿葉綠素的味道。
五分鐘後,8:30到達松蘿湖登山口。
從登山口到湖畔總步程是5.4K,前面第一段路2.4K先走到水龍頭營地,這一段路僅僅爬升約200m,所以算是輕鬆,最硬的是第二段,陡升、偶爾下坡再上,累積爬升應該超過500m,直到最高點的拳頭姆十字鞍部岔路,這裡海拔1310m,然後再沿著碎石小徑下坡,十來分鐘就可以下到松蘿湖畔。
才進入山徑不久,就遇見這樣的泥濘路,此後這種爛路不斷,比這個嚴重的還多的是,因為松蘿湖太熱門,山友來來去去幾乎全年無休,所以不要期待會有好路況。
倒是這季節路邊野牡丹朵朵開,粉紅的花蕊在風中輕輕顫動。
從登山口到松蘿湖畔,每一百米會有這樣的里程牌,一路編號到054。
阿貴走前面,把我們當作童子軍在操,第一段2.4K馬不停蹄,快步穿越杉林,還好空氣很涼爽,坡度起伏不大,只要小心爛泥路就好,9:19抵達水龍頭營地。
這是嚴重違規,一般隊伍要走約70分鐘,阿貴超速了20分鐘。
喝口水,休息五分鐘,背包上肩上路,接下來會辛苦些,我們約好在第二營地休息。
這段路會經過幾個假山頭,走在稜線上,上上下下,也沒有什麼特別風景,所以阿貴也只用了30分鐘就搞定了。
松蘿湖之門,氣勢略嫌單薄了些,不小心還會撞到頭,輸給閂山甚多。
十點整,抵達第二營地。
這裡是3.2K,海拔約1035m,就在傳說中的毒龍潭旁邊不遠。
真正硬陡的在後頭,出發前阿貴拿出芭樂來犒賞大家。
路過毒龍潭,大家只敢在旁邊看,沒人膽敢走進去試試到底有什麼來頭。
接下來就是長達2K的爬升坡了,皮繃緊一點。
路更陡了,一路往上,然而這也是松蘿湖山徑上最美的一段,海拔超過千米,珍貴的扁柏與杉林共生,形成茂盛優美的森林。
可惜早期護林不力,許多巨大的扁柏都被偷盜砍伐。
繼續往上攀爬,雖然森林裡非常舒爽,但已經汗流浹背,腳步逐漸沉重。
十一點整,來到大岩壁,從第二營地走到這裡,已經將近一個小時。
聽說過了這道岩壁距離鞍部其實已經不遠,只剩下最後幾個連續陡升坡,可我看見前面的隊伍突然停下來,原來是塞車了,我們在這裡追上了三重隊的尾巴。
既然都塞車了就決定停下來歇息一下,就快到鞍部了,樹林敞開,露出一大片天空,這時候才發現藍天不見了,松蘿湖山區的天空再度恢復它一直以往的迷濛與蒼莽。
拉著繩索攀上一道岩壁,轉個彎,森林打開了一扇窗,我把視線往前拋,淡淡迷霧中看見了遠處山腳下蜿蜒的蘭陽溪,然而霧氣越來越重,轉瞬間眼前已是一面白牆。
11:22登上鞍部。
所以我們從第二營地走到十字鞍部大約花了80分鐘,這一段最辛苦,卻也最美,也理所當然是走得最慢的一段。
這十字鞍部往北的岔路是往拳頭姆山,今天是沒機會了。而往南看起來也有路跡,後來我查了資料,好像也可以通往巴博庫魯山,但資料很少又不很肯定,也許最近已經很少人走了。
我們等三重隊走了一陣子後就直走下坡,只要下降約60m高就到了松蘿湖畔。
下坡路感覺好像走在狹小的乾溪床上,都是鬆動的碎石塊,必須小心謹慎。
可能是因為往山谷下降的緣故,感覺越潮濕,樹上長滿松蘿、共生苔蘚與蕨類,這些植物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水氣豐沛,還必須有純淨流暢的空氣才能支持這樣的優質環境。
不到15分鐘路程,我們終於到了松蘿湖畔,時間11:38。
這是三重登山隊的大隊人馬。
再訪松蘿湖,六月,正值枯水期,位處外環帶的綠色草甸整片浮了出來,只剩下一條蜿蜒的水道繞著草坡而行,水質乾淨清澈。
踩在草甸之上,其實也就是踩在水裡,這也是為什麼來松蘿湖穿雨鞋是唯一選項的原因之一。
只能說我們的運氣棒極了,因為大雨失去了奇萊主北,卻也因為大雨而能夠在六月的枯水期再度遇見十七歲的松蘿湖。
回程的路上,靜華迫不及待在群組上告訴大家,今天是十七歲的松蘿湖。
這時候是青春亮麗,蘊含著靈氣活力的松蘿湖。
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草甸平整、踩上去厚實彈跳如地毯而分了心,否則像我這樣一個不平衡,登山杖穿破草甸,深不見底,差一點整個人就趴到湖底去。
也唯有枯水期,這些原生珍貴的水生與地被植物才得以完整的舒展在這中海拔的湖泊濕地。
我們沿著湖畔走,繞到南側,這裡有厚實堅硬的草坡,剛好可以坐下來面對湖景吃午餐。
而謎團般的山霧卻在這時候從南面的山丘輕輕飄盪過來,山谷揚起輕柔的風,迷霧朝著湖面聚攏,曼妙氤氳,我們印象裡的少女回來了。
除了霧的流動,山風輕輕地吹,鳥也噤聲,四周陷入一片寂靜,我只聽到萬城的瓦斯爐傳來嘶嘶低吼聲,正在煮茶,風帶來陣陣涼意,有點冷,大家都添上衣服,這時候我們需要一點熱量。
阿貴與靜華不約而同地說,今天松蘿湖的冷氣開太強了。
直到我們喝完了熱茶,濃霧終於把十七歲的浪漫情懷再度收納入記憶裡,湖面不見了,就好像遙遠的年代,我們一起十九歲的那一年,歲月匆匆。
本來阿貴還計畫找時間要往南勢溪水源頭去走走,也許下一趟有機會來露營,就必須到源頭取水,可看這樣的濃霧今天是化不開了。
十二點50,背起背包,準備環湖一圈,下山。
這是典型的松蘿湖式的告別,還好今天不是在雨中離開。
湖畔有山友陸續到達,準備今晚在此紮營。
阿貴好像還捨不得離開。
靜華也是。
好吧!陪靜華跳一下吧,算是收心操也罷!
其實大家都是,包含其他山友,都很捨不得離開。
13:13,我們離開松蘿湖。
進入午後的迷霧森林。
越過鞍部,把剛剛在湖畔穿上的風衣換下,準備回程五公里的漫長下坡路。
有山友陸續爬上來,相談之下都是準備來露營過夜的,我看一個年輕山友的背包上還綁著一個小風扇,從中壢來的,他說因為山下很熱,所以。。。靜華告訴他說今天松蘿湖的冷氣開太強了,但也許可以試著用風扇把霧給吹開。
霧很重。
午後的扁柏森林已然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既是下山,就不再匆匆,慢慢享受這幽靜的山林之美。
可也許我們還是走得太快,都還沒走出扁柏森林就又撞上三重隊的尾巴了。
沒辦法超車,只能乖乖把速度再慢下來。
野牡丹也有春天。
速度越走越慢,塞車了,因為這時候還陸續有山友往上爬,他們都是來露營過夜的,晚出發,但天黑前到達湖畔是沒問題。此刻兩點過十分。
山霧渺渺,瀰漫在林間。
三點整,終於在第二營地越過了三重隊主隊伍,從十字鞍部到這裏也將近走了80分鐘,算起來也沒有比去程上坡快多少。
稜線路再度上上下下,離開了扁柏森林,前方已無障礙,阿貴再度油門全開。
15:44走出森林小徑。
15:48回到登山口。
山腳下的蘭陽溪也是陰霧天,我們猜想此刻的松羅湖應該還浸泡在濃得化不開的迷霧裡。
趕緊找到停車場旁的水龍頭來沖洗雨鞋,靜華要是膽敢拖著這樣的爛泥上車,萬城鐵定翻臉。
還好我們聰明,趕在三重隊之前下山,因為就當我們沖洗好雨鞋,抬頭一看,後面已經排滿了長長人龍。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