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土燒60 --記2019劍門高粱釀酒日 20190727-28



2019年夏天,小陳又創了一項新紀錄,過去銀龍塢從沒人做過,今後或許也無人能及。

五月,在地窖,小陳把釀酒師傅送來的酒蟲,分別投入早已填滿蒸熟了的高粱+大麥+稻穀的缸裡,充分攪拌之後,封上蓋子,接下來就是靜靜等待,等待至少一個月以上的發酵。

今年小陳添購了好幾個大缸,因為光是高粱加上稻穀就準備了一千斤,這足足是三年前的兩倍。

劍門高粱,近幾年越來越夯,舊雨新知,絡繹不絕。去年夏天的五百斤,還沒入冬就快告罄,眼看嚴冬將至,害得小陳只好再三拜託師傅無論如何得要再釀一次,否則過年沒酒如何見人,也就在這因緣際會之下造就了〝劍門雪釀〞,簡直是橫空出世,釀酒師在大雪紛飛中硬是擠出52度的高粱,很難啊!!後來聽說釀酒師再三告誡,僅此一次。

這就是為什麼2018的劍門冬季限量酒 –劍門雪釀,我只珍藏。

釀酒,在劍門,好比過年的心情。而夏日釀酒,窖藏數月,剛好可以在白露打完山核桃之後,好好犒賞自己一番。

我們六月底沒空,小陳微信中說酒就快沒了,所以月底不能等,「但是我先跟師傅商量只釀一天,另一天等你們七月底來的時候再釀。」

於是,我們約好7/27這個周末。

午後從吳江出發,顧總與大嫂還特地跑到不知道是上海邊陲的哪個水蜜桃園裝了好幾箱水蜜桃,見面的通通有,通通先塞進我們的廂型車裡,等明天解散時再各自提一箱回家。

到劍門時已經午後四點,記得上一次(6/22的周末)過來時已經帶著顧總他們去探訪劍門高粱水源頭的秘密,今天就在附近溜溜就好。

小陳正忙著搬柴薪,準備明天釀酒用的柴火。

女士們都很勤快,撿菜(Lisa堅持一定要撕離地瓜葉梗上的絲),刷洗小龍蝦,爐灶火光滾滾,幾乎可以聞到晚餐的飯菜香了。

當然又是賓主盡歡的一夜。

隔天醒來,周日,天氣晴朗,絕佳的釀酒日。

六點半還沒到,我就獨自跑下樓,不是因為肚子餓,是知道釀酒師傅已經到了,我是不是要幫忙升柴火?

剛到廚房我就聞到木柴生火飄上來的煙燻味,酒香倒還沒有,走到陽台往下望,果然爐火生起來了,土燒高粱也開始涓涓滴滴,滴入陶甕裡了。


小陳說,六點沒到,天還微亮,火就升起了。


今天要釀五百斤,所以動用到兩個蒸餾爐,老師傅的直接架在屋後平台上,另一個架在溪邊的,就由另一個我是第二次看到的新師傅來把關。


我出去走了一圈,跟師父們寒暄幾句,就跑到廚房拿起饅頭,抓幾根玉米,又跑到外面吃起來了。


不知何時陳嫂也在屋後圍起一座雞寮,養起土雞來了(我們就更有口福啦!!)


陳媽媽剛從田裡回來,說是田裡,我以為是老家後山坡地那塊地,陳媽媽說不是,說這些長角豆是種在十門峽旁邊的山坡上,我聽了嚇一跳,十門峽距離至少是一公里多,這麼重的擔子,陳媽媽就這樣獨自一個人擔回來。


這就是這種長角豆條曬乾了太陽之後的樣子嗎?我彷彿感覺到了煮湯煮排骨之後喝進嘴裡、滑過喉嚨之際,那種淡淡的日曬味道,入喉卻甘甜無比的美妙滋味。


八點,大家都起床了,第一罈酒也即將封罐。

我幫小陳把第一爐的酒粕鋪到平台上曝曬,此刻太陽已高高升起,對面山坡上樹林稍一片翠綠,而這臨溪的後露台,前方尚有樓房遮掩,暫時阻擋著陽光,我預估十點前應該都還有清涼的遮蔭之處。


兩座土燒爐的第二釀,柴火重新燃起。

我問師傅今天是釀幾度酒,師傅說我來教你看酒花,他舀起半碗酒,用小鋼杓舀起一些酒,高高舉起,然後反手把酒再倒入碗裡,酒在碗裡濺起許多大大小小氣泡,師傅看了看,說,大約52度。

我還是一頭霧水,看了老半天,氣泡大大小小,就是看不出到底跟幾度酒精有關係?

陽光越來越強,但從河谷吹來的風依然清涼舒爽,我閒來無事,到河邊走走,看青山悠悠,綠水淌淌。


小陳很勤快地把媽媽早上擔回家的長角豆一根一根掛在露臺旁,我彷彿又聞到了那種溫暖陽光煮進排骨湯裡的滋味。


八點40,昨晚住宿在劍門酒家的另一組客人聞到酒香,也跑到後露臺來探個究竟。


老顧絕對是我們最好的品酒師。

發酵了兩個月,等待釀出完美佳釀的原料,65%高粱+5%大麥(來自冬季限量,劍門雪釀的靈感),還有30%的稻穀。


小陳的家私。


九點一刻,第二爐釀製成功,這一甕酒最特別,老沈特別商請師傅特釀60度,師傅也從善如流,但他說這村子沒有人喜歡喝這種高度酒。

所以小陳跟我說,這一甕就算你們的了。

我不客氣,就跟老顧兩人分享了。(備註: 另外這隻烏龜是鄰家阿姨叫我過去看,她說是前陣子在對面山坡上抓到的,問我要不要?我不知道她是問我要不要吃它?還是買它?還是。。。。? 我直接說不要,然後問說是不是考慮把它放回山上?)

所以,劍門的2019年第一輪新酒,我一樣珍藏著非常特別的,絕無僅有的60度劍門高粱。

午餐,此刻重溫,再度想念。

                         --En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